让旅游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订酒店、机票|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首页 好玩见闻旅游资讯出行攻略
当前位置:首页 > 出行攻略

绵阳钟鼓楼在哪个位置(陕西钟鼓楼在哪)

关键词:陕西钟鼓楼在哪发布时间:2023-07-08 08:40责任编辑:唐小强

陕西钟鼓楼在哪

西安钟鼓楼位于中国陕西西安市中心。钟楼与鼓楼东西对峙。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迁建于现址。楼上原悬大钟一口,作为击钟报时用。  建筑重檐窝拱,攒顶转角的木质结构,共有3层。每层均施斗栱装饰。楼基面积达1377.64平方米,通四街各有门洞。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约35.5米,用青砖砌筑。楼高27.4米。由地面至楼顶,高36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供游人登临参观。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十三年(1674)和乾隆五年(1740)先后重修,但梯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九楹三层,为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木构建筑。座宽38米,长52.6米,高8.7米,全用青砖砌筑。楼高24.3米,通高33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各6米的券门。北悬“声闻于天”匾额,南悬“文武盛地”匾额。楼建于基座中心,稳重厚实。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古代许多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

陕西钟楼鼓楼

西安钟楼属于碑林区。

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

西安钟鼓楼在哪里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中心交汇处,是西安市中心位置。钟楼相对于东大街东门、西大街西门、北大街北门而言,对于各街道末端距离大致差不多,都是5-6里的距离。只有南大街的南门离钟楼只有3-4里。这是不是意味着南门是太阳经过的中心点,朝阳历来是中国人最讲究的。

西安钟鼓楼是干嘛的

因为钟楼是用来敲钟而鼓楼是用来击鼓的。 西安鼓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比钟楼早建4年,鼓楼和钟楼相望。古时人们报时的手段很少,大部分是靠击鼓报时的。官府一般用鸣鼓的方式以便让民众知晓。

但鼓声传的范围有限,齐武帝时,为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便在景阳楼内悬一口大铜钟,改为只在晚上击鼓报时,而又建了较高的钟楼,与鼓楼相对,朝来撞钟,夜来击鼓。

陕西西安钟鼓楼地址

西安钟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是西安钟楼和鼓楼的合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建于今西大街北广济街东侧,明万历(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

西安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于高大的长方形台基之上。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

所以西安从明朝开始就已经有了钟鼓楼,一直到现在。

陕州钟鼓楼

一 花果山 花果山位于河南省宜阳县西南部,是西游神话小说的创作原型,面积为 4200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88.4%。

主峰海披1831.8米。

景区4个:岳顶风光 区、寻古觅圣区、七峪潭瀑区、珍稀动植物保护区,景点2100多处。

此山主要特点是:山奇、石怪、洞佳、水秀、雾美、林茂,具有神话幻想境界。

山、玉皇顶拔地突起巍峨壮观,南天门崖壁陡峭峻极入云:锯齿山,参差错落,宛如一组三藏赴西天取经雕塑,麦穗山,金光灿烂,如临村外麦场;石帘山,纹理清晰,似珠窜倒挂天空。

此外还有云海三岛、梯子沟、仙人居,顾名思义,各有奇态。

石,唐僧石正面象和尚拱手站立,背面头部如小山悬空。

号称飞来石、寒心石、象杂技师倒立单脚蹬坛;老人石,腰驼背弓,形象逼真;摞摞石,两石相摞,接触不足方尺,顶端可建房,四周如大厦挑 二、锦屏山 锦屏山是宜阳县城的天然屏障,也是人民群众的游览胜地。

山势拔地而起,巍巍壮观。

据传说,过去柏林如海,古木参天。

山,俗称柏杷山,体如雕琢,色如翡翠,峭如立壁,峻若岩墙。

唐女皇武则天赐名曰:“锦屏”。

所谓锦屏,是指宜阳自西而东一字排列的12峰,它严若12幅锦色之条屏。

其中最高为“玉桂峰”、其次为“文笔峰”。

“玉柱”之东有“老人”、“烟霞”、“奎壁”、“桃花”诸峰。

“文笔”之西有“双壁”、“左狮”、“夕阳”诸峰。

“文笔”和“玉柱”之间还有“栖云”、“书带”、“香山”诸峰。

山峰并立,犹如一幅幅丹青画卷高空而悬,历代名人,凡到宜城,无不登高远望。

即兴咏怀,怀许多诗文镌刻于山崖之上。

唐武后曾于此亲题“锦屏观山”四个大字。

三、九龙洞 白杨乡板沟村,顺村外山沟向北走5里。

迎面有山壁立,俗名半坡山。

县志载为半壁山。

山北侧半坡处有一天然石洞。

洞口原有雕梁画柱卷檐亭。

迎西题为“九龙圣母洞”,现只存石碑两通,分别为明万历年间和清咸丰年间所立。

洞内潮湿幽邃深暗,深1公里多。

距洞口不远的地方,突然撮合。

要通过需要1人双脚先滑过去,背依地溜过。

这叫过马鞍桥。

再里洞陡然敞开,叫大殿,为游人憩息的地方。

再里,有1米见方的水池,需跳进池内才能前进,这叫净身池。

再里,一枯进当道,井深莫测。

需从井旁手攀洞壁侧身而过,再往里,便是龙潭。

望不见源头,深不能见底。

潭水出来,流入枯井。

用手电筒探望,不见井底,不知水流向何处。

洞内顶壁石柱耸立,石幔悬挂,怪石嶙峋,千姿百态。

异景奇幻使人如游仙窟。

四、李贺故里 昌谷(今宜阳三乡)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故里。

三乡村东的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

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昌河谷而得。

五花寺塔 五、灵山寺 宜阳县城西,沿洛河南岸7公里处,右侧山崖陡峭,怪石嶙峋,几株古柏倒挂。

山泉淙淙有声,这便是灵山。

寺院在崖顶上面的平地里。

寺的主体建筑是坐南向北,按前后顺序是山门、天王殿、大悲阁、大雄殿、藏经楼。

东西两厢房各22间,寺院两侧建有僧房禅院,总计建筑近百间,面积1600多平方米。

据旧县志记载,寺院始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明、清两代几次重修。

大悲阁、大雄殿梁柱大架仍为金代原物。

大雄殿内5尊塑像,其中1尊高2.1米,为明代艺术佳品。

大雄殿前矗立着明成化十七年(1459)镌刻的四面石佛塔1座,高丈余,浮雕清晰,形象逼真,另外现存和尚墓塔16座,为全国现存8处塔群之一。

石碑61通,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灵山寺原名报忠寺,因传说大雄殿为周灵王葬处,因而得名灵山,寺又因山得名“灵山寺”。

六、光武庙 在县西三乡村北的汉山之巅。

据史书记载,东汉建武三年光武帝降赤眉于此,明帝即位降诏于此立庙。

后周显德五年(958)重修,元至正十年(1350)复增修之。

现存建筑44间,基本全属明清建筑遗物,计有山门3间,大殿5间,东廊已塌,还有西廊9间。

除主体建筑外,另有马王庙、皇姑殿、子陵宫、钟楼、奶奶庙等。

这此建筑残破严重,如不采取措施。

实有彻底毁灭的可能。

七、龙潭寺 位于张坞乡岳社村南龙潭河东,今以大殿结构造型可推断为金代所建。

现存大雄殿、天王殿、东配殿、僧房计17间,另有土窑7孔,总占地面积1亩多。

院内石碑2通,碑面风化脱落,字迹模糊,读不成文。

从其中一通中可见“天和元年”字样,是否为创建年代尚不能确认。

寺院西、北两面各有僧塔1座,一为“静如和尚塔”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一为“晓岚云公和尚”,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八、福昌阁 位于韩城乡福昌村北,据旧县志记载,隋朝曾建福昌宫,但无确凿考证。

现存建筑始于明代,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全面修葺。

陕西鼓楼在哪个区

潘家村社区是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环城西路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61010400501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610104。邮政编码为710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29 ,车牌号码为陕A。潘家村社区与五一社区、大庆路社区、西仪社区、劳动村社区、玉祥门社区、铁塔寺社区、劳动路社区相邻。  潘家村社区附近有大唐西市博物馆、西安鼓楼、西安广仁寺、白鹿原、北院门(回民街)等旅游景点,有贾三灌汤包子、凉拌驴肉、饺子宴、葫芦鸡、西安牛羊肉泡馍等特产。

陕西钟鼓楼图片

北京鼓楼、钟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鼓楼

鼓楼通高46.7米,坐落在高4米的砖砌台基上,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楼体面阔五间,形制为三重檐歇山顶、灰瓦绿琉璃剪边屋面。从外观上看它是一座两层的建筑,实际在两层之上还有一个暗层。鼓楼的底层为砖石结构,前后各有券门三道,左右各有一道,东北角还设边门,内砌69级式石阶可通上下。二层以上为木结构,四周修有回廊,外侧设望柱和栏杆等。

鼓楼历史上曾经三毁四建。最初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名齐政楼,取金、木、水、火、土、日、月七政之意,后来被火焚毁。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之后再次毁于火灾。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二度重建,不久因雷击被毁。

鼓楼前在元代时是北京城重要的商业区。根据古代都城“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规制,鼓楼正处在皇城之后,而且附近多有权贵宅第,不远处的积水潭和什刹海也都是商贾云集之所,因此带动了鼓楼前商业的发展。直到王府井、西单等商业街兴起后,这里才逐渐衰落。1949年后,鼓楼商业街重新繁荣,在保留老字号的同时,又新开了许多商店、饭店和风味小吃店,成为北京城北地区的商业中心之一。

钟楼

钟楼在鼓楼以北约100多米处,原是元代万宁寺的中心阁,始建于至元九年(1272年),后来毁于战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鼓楼一起重建,成为钟楼,但不久后就再次被毁。清乾隆十年(1745年)奉旨重建,两年后竣工。这次为了防止火灾,建筑全部采用了砖石结构。

钟楼占地约6000平方米,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通高47.95米。底层基座的四面均有券门,内设75级石阶可上二层的主楼。主楼面阔三间,上有黑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下有汉白玉须弥座承托,四面分别开一座券门,券门的左右各有一座石雕窗,周围环绕着石护栏。

钟楼的正中立有八角形的钟架,悬挂“大明永乐吉日”铸的大铜钟一口。钟高7.02米,直径3.4米,重63吨,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量最重的古代铜钟,有“钟王”之称。它的钟声悠远绵长,圆润洪亮,在过去北京城尚无高大建筑的时代,可以传播数十里远。原先钟楼内悬挂的并不是这口钟,而是同样为永乐年间所铸的一口大铁钟,但因为音质不佳,后来才改用铜钟。原铁钟则被置于墙边,目前已被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收藏。

晨钟暮鼓

根据明清规制,钟鼓楼每天两次鸣钟,寅时的称为“亮更”,戌时的称为“定更”。戌时开始在每个更次击鼓,直到次日寅时。这被称作“晨钟暮鼓”。1924年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钟鼓楼也不再用来报时。到了2001年的岁末,为庆祝新年,才重新鸣响大钟和更鼓(仿制)。此后也偶尔为庆典或旅游活动奏响钟鼓。

旅游资讯推荐

油菜旅游网——美好的风景等你去发现。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864@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118号-6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ycdyx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