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沙天后宫票价
从地铁车陂南站乘坐地铁四号线(坐12站)到地铁蕉门站A出入口下,走到凤凰大道(南沙)的蕉门地铁站(公交总站)转乘南沙23路(节假日旅游专线)(坐4站)到南沙湿地公园站下。过马路往右走约100米到南沙湿地公园。注意,请留意以下线路详情:南沙23路(节假日旅游专线)(周六、日及节假日期间开行;约30分钟一班;全程票价5元.)
南沙天后宫门票多少钱攻略
广州南沙天后宫门票价格为20元/人。南沙天后宫是为纪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是一座集北京故宫的风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气势于一体的建筑,其规模是现今世界同类建筑之最,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 南沙天后宫位于大角山东南麓,紧临珠江出海口伶仃洋,依山傍水,其建筑依山势层叠而上,殿宇辉煌,楼阁雄伟。南沙天后宫是为纪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建筑特点是集北京故宫的风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气势于一体,其规模是现今世界同类建筑之最,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妈祖庙。那么,广州南沙天后宫门票价格是多少钱呢?南沙天后宫门票 成人票:20元/人广州南沙天后宫交通
1、乘坐广州地铁8号线到终点站万胜围,转乘地铁4号线,到黄阁汽车城站下,转乘360路公交车;坐到金洲站,然后转乘公交4路、5路直达天后宫;或者到蕉门站下,转乘3、4、5号线南沙公交直达天后宫。
2、乘市桥至南沙班车在南北台站下可达。南沙天后宫特色景观1、天后宫广场 天后宫广场占地1.5公顷,中央屹立了一尊面向汪洋大海的石雕天后圣像,以保佑出海捕鱼的渔民顺风顺水。这座石雕天后像高14.5米,由365块精雕细琢的花岗石组成,象征天后娘娘一年365日都保佑着国家和人民。2、宫殿建筑群 在天后宫广场的后方,清式建筑对称布局、高低错落地依山而建。广场后方正是建筑群的正门牌坊,穿过牌坊到达山门,即是天后宫的正门,室内供奉的是“千里眼”和“顺风耳”两尊神像。 山门的两侧有钟楼和鼓楼,钟鼓楼内的钟鼓都会按时敲击。在山门的上方为献殿,殿内供奉“蹈海天后”,四海龙王则持玉圭在两旁站立。再上方的正殿是整个天后宫的中心,有木雕神龛,供奉3.8米高、香梓木雕、贴金的天后像。正殿中除了天后像外,还首创以历史人物作陪神,别具一格。寝殿则在正殿之内,相传是象征天后娘娘起居之所,在这个寝殿中特别安置了一台织布机,以表示传说中天后娘娘曾在15岁时,于一次织布途中从海上救父脱险。 整个建筑群最高点是位于最后方的南岭塔。塔高45米,采楼阁式建筑,共8层。在南岭塔可远眺整个南沙天后宫范围。
南沙天后宫多少钱门票
上个星期刚去过,天后宫实质是个环海的岛屿,外面有阳光沙滩,沿海岸线可以看到三面临海,天后广场正中就是石雕天后圣像,是为纪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建筑特点是集北京故宫的风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气势于一体,其规模是现今世界同类建筑之最,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门票是10元每人,我觉得 坐车挺麻烦,不过看距离那里远近的
南沙后天宫门票多少
不能。
南沙天后宫地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天后路88号。南沙天后宫里面是没有缆车的,但是游客可以搭乘电瓶车。电瓶车的票价是每人15元。
南沙天后宫有统一的停车场,从大巴上下来大概需要走15分钟左右,如果是做电瓶车需要15元,可以到景区大门口。
天后宫南沙门票
4号线“黄阁地铁站”出来就见到“黄阁汽车站”,有公共汽车直接到天后宫门口,不要门票。地方比较大,一般时间比较少人,治安还可以。风景也不错!
广州南沙区天后宫门票多少钱
南沙天后宫交通信息乘车路线:
①可坐(广州)地铁8号线到终点站万胜围,转乘4号线,到蕉门站下,转乘南4路蕉门地铁站-天后宫东门票价2元或者南5路蕉门地铁站-南沙湾(天后宫西门);或者坐到金洲站然后转乘公交南4路、5路直达天后宫东门或天后宫西门;或者到黄阁汽车城站下,转乘南3路黄阁-南沙湾(天后宫西门),或者到南沙客运港站下,步行800米到天后宫西门;或者4号线终点站南沙客运港B出口,然后步行经过南沙湾到天后宫西门,约800米;
②南54路番禺汽车客运站-天后宫东门分段收费,全程5元; ?
南沙天后宫收费吗
南沙天后宫停车收费不怎样,感觉不规范,我去的时候是收了50元,说可以停一天了,反正就是停1次收50。感觉是私人的,什么票的都没有。
推荐大家去附近的蒲州花园停车场,20元/日,比较划算 。距离南沙天后宫也不远,反正也可以顺道逛两个景点,多好,蒲州花园入场免费,距离南沙天后宫30分钟路程左右。
南沙天后宫要买票吗
百花洞天后宫福地游客是不多的不用提前预约,到了买票就直接进了
南沙天后宫售票处
最方便就是停景区售票厅门口的停车场。
参考价格:小车每次每台20元,大车每次每台30元
地址:南沙天后宫停车场
库位:150
天后宫广场中间高耸着高达14.5米的天后石雕像,据说由365块细心雕琢的花岗石构成,象征天后一年365天的庇佑,也是游人合影留念的必去之处。宫殿建筑群在天后宫广场的后方,整个是清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并且依山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