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贺州富川秀水状元村图片
中原文化、百越文化、湘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早在明清之际, 这里就是桂湘粤三省(区)的商品集散地,特殊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贺州众多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境内有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多处。 较著名的有贺州市区的临贺古城、玉印浮山、方型客家围屋、文笔塔、千年桂花井;昭平县内的素有“梦境家园”之美称, 保存着目前全国最完整明清古建筑群的黄姚古镇,“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孙中山率师北伐途经昭平时的演讲台以及何香凝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抗战期间在黄姚古镇的旧寓所; 富川县内的素有“宋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称的秀水状元村,以及明清时代的古城、风雨桥、瑞光塔等等。
境内还出土有战国时期代表岭南文化的重点文物神兽麒 尊。
三是民族风情多姿多彩。瑶族的“盘王节”、“情人节”、“打油茶”、“长鼓舞”;壮族的“三月三”、“庙会”、“炮期”、“舞火猫”; 苗族的“芦笙踏堂舞”等古朴奇异的民风民俗令人陶醉。
富川秀水状元楼
1、秀水状元村推荐理由:享有“宋元明清古建筑露天博物馆”之称2、富川古明城推荐理由:广西保留较为完整的古县城遗址之一3、福溪村景区推荐理由: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曾在此设讲学堂4、富川凤溪村推荐理由:瑶族风情旅游村,村内有多处明代历年间古迹5、风雨桥推荐理由:中华文化遗产,历史悠久, 造型独特6、川岩摩崖石刻推荐理由:广西著名书法家、史学家莫乃群先生对这幅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十分赞赏7、状元楼8、瑞光园9、神仙湖花海
富川县状元村
包括青龙回澜桥、马殷庙、福溪古瑶寨、碧溪湖、瑶乡风雨桥、富川瑞光塔、富川古明城、贺州秀水状元村、富川龟石国家湿地公园、凤溪村等。富川瑶族自治县古称“山国”,四面环山,中间低落,略呈椭圆形盆地,地势北高南低,多属喀斯特地貌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热量丰富。
富川状元村状元图片
贺州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旅游城市,有着“粤港澳后花园”的美誉。贺州生态环境优美。拥有“华南地区最大天然氧吧”美誉的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之称的黄姚古镇、十八水等国家4A级景区,紫云洞、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3A级景区,以及贺州温泉、玉石林、碧水岩、富川秀水状元村等一批优质旅游景区景点,是大桂林旅游圈内耀眼的新亮点。贺州好玩的地方推荐黄姚古镇黄姚古镇,广西名镇。黄姚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黄姚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县城东北部40公里(直距),北面与钟山同古镇、清塘镇接壤,东面与凤凰乡、贺州市公会镇毗邻,南与樟木林乡、富罗镇交界,西面与走马乡相依。黄姚镇辖7个行政村。全镇居民600多户,八条街道,房屋多数保持明清风格。
广西贺州富川秀水景点
大钟山公园,爱莲湖公园,灵峰广场登灵峰山,龙井村仙姑井,平桂区马山村老樟树园。富川秀水村,虎头村等等。
富川秀水村状元村景区
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
富川瑶族自治县古称“山国”,四面环山,中间低落,略呈椭圆形盆地,地势北高南低,多属喀斯特地貌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热量丰富。
富川瑶族自治县是“中国长寿之乡”,汉朝时始设县,区域内有古村落、民宅、石桥、牌楼、城堡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境内朝东镇秀水状元村为全国民族风俗风情旅游重点线路之一。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
富川状元村出多少状元?
蒙公乡状元坟:天葬神穴
光绪二十年(1894年)编纂成书的《贵县志》在“圩埠”篇目记载当时全贵县有44处圩,9处埠。对今天蒙公圩的记载如同其它圩埠一样,措辞简单:“濛公圩,在郭西里,地方距城七十里”。
四十年后的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覃塘人龚政主纂的民国《贵县志》收录当时贵县全境有46处圩市,并说“今之圩市大都如昔”,民国《贵县志》记载:“蒙公圩,梁志作濛公圩,在县北九十里,郭西里,今蒙公乡,后枕乌石岭,地势向东迤逦而下,趋前临蒙公河,上通石龙,下达覃塘,户数一百一十家,商店二十余间,有南康街、正大街。主要商业为米豆、牲畜、面丝、杂货,以面丝为最著名,贩销远及外县,圩期向为辰戌丑未等日,民国十五年后改为寅申已亥等日,贸易较盛。”
民国时代,蒙公不再复袭沿用“濛公”旧称。蒙公乡位于覃塘区北部,东邻东龙镇、北接山北圩,西北连樟木乡,西南与黄练镇接壤,南与覃塘镇交界,国道209线由北往南穿越该乡岭庆村、蒙公村、平龙村、定布村四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地蒙公圩。蒙公圩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民国初年贵武近代公路(209国道前身)开通,带动了公路沿线的圩镇发展,商业土特产以面丝最为出名,远销县外。
1957年,在蒙公乡平龙村筑坝截水,拦鲤鱼江支流红泥江水建成大型水库——平龙水库,原本的山间盆地遂成大泽,清民时代的蒙公旧圩便沉入水底,后来就近在原来是高耸的岭顶上另辟场地建成今日之蒙公新圩,距贵港城区近40公里,而与蒙公新圩直线以东的占蒙村因被浩瀚的平龙水库阻隔,成为全乡境内唯一不通公路的行政村屯。据未经考证的说法,蒙公之地名正源自占蒙村,占蒙,旧称“沾濛”,后来都进行了“去水化”,如“濛公”改蒙公,“沾濛”称占蒙,而令人玩味的是,后来修筑的大型平龙水库全在蒙公乡境内,水不去还而全是水。
蒙公圩位于贵港西北部,是个纯壮族聚居区,作为古代桂中南通往桂北的陆路通道上的一个圩市,长期以来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其中最广为人知、影响周边地域的蒙公典故就是“乞儿坟”的传说。乞儿坟的传说有多个版本,其中最为广泛认可的有三个版本:
版本一,相传古代有一书生赶考,路过蒙公乞丐山,见一乞丐已快饿死,而附近村民却无一人给予口粮茶水,而奄奄一息,赶考书生出于好心,给予干粮,乞丐说道:“此次赶考,必然高中状元”,书生高中归来,乞丐已故,蚂蚁担泥覆盖尸体,状元就原地葬之……,从此之后,附近村民不敢跪拜,而村外香客则纷至沓来……”
版本二,状元坟原名乞丐坟、蚂蚁坟,传说清代有个赴京赶考的书生路经贵县蒙公乡,路见一个奄奄一息的乞丐倒卧于路旁,似将冻僵状。这位外地书生见其可怜,遂蹲下抚慰询问,很快乞丐便闭目死去。书生脱下衣服给他包裹好就地挖坑葬之。葬毕他对着坟堆拜了三拜就继续奔赴赶考,结果这位心怀仁爱慈悲心肠的书生金榜题名,并高中状元!
版本三,传说古代有个赴京赶考的穷书生路经贵县蒙公乡,在一座石山脚下见到一个冻死的乞丐,书生见此惨状便在附近找了些禾草稻绳遮盖了尸身,随后就继续赶路。放榜之日,书生高中状元,这位读书人返乡时再次路过乞儿倒地死亡的地方,看到原本自己放置稻草的位置已隆起成坟堆状,这位新科状元大感不解,因为历来将乞儿尸体视为不祥之物,拒而远之,无人愿靠近,遂仔细观察坟茔周围,看到山上的蚂蚁群在源源不断地往坟茔上运土,原来是蚂蚁运泥土将乞儿埋葬,这位书生感慨之,为死去的孤独乞儿,更为这通人性的小小蚁类,于是一身状元服饰的状元郎便扑咚地双膝跪下,大哭,久未起身离去,周边村民聚众观之,后人遂将此乞儿坟通称为状元坟。
状元坟位于蒙公乡古山村附近,在蒙公圩往东方向,靠近蒙公二中北面约一公里的石山脚下。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有香客祭拜,遇上大考之日,状元坟附近公路更是车水马龙,人流涌动,人们都希望能够粘些状元的运气,考个高分,以图学业工作一路顺畅。后来,随着乞儿坟的神奇故事,吸引了包括求财、求子的香客前来,而且还大都应灵,还愿香客也一拨又一拨。于是,状元坟日日香火不断,不是庙宇却胜似庙宇!状儿坟由此成贵港、来宾、武宣、宾阳等周边市县的信众的顶礼膜拜之圣地。
在笔者看来,对乞儿坟的膜拜,只是人们内心对各自美好未来的一种心理自我暗示,是个人精神情绪的一种自我渲泄,更是个人意志的一种决心明示,人们需要通过一个有形的载体去支撑引导其个人内心行为,状元坟的传说无疑迎合了古往今来广大底层民众的期盼之需。
科举考试有三个等级,省级考试称为乡试,乡试考场设于各省省城,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中举的称“举人”,举人自动获得朝廷任为县官的资格,同时举人也自动获得进入更高一层科举考试——会试的资格,会试的考场设在国都京师,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考中会试的即是中进士,进士相当于今天的厅级干部了(用现在的话语,属于老虎级别了),属于“封疆大员”,会试的前三名进入最后进入科举制度的最高级考试——殿试,即在皇帝的金鸾殿上由天子亲自出题考试,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在乡试、会试、殿试接连获得头名,将解元、会元、状元三元都拿下的,称“三元及第”。自明以来,乡试会试殿试均为三年一次。
从隋代到清末的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总共有文状元653人,其中广西仅有10人(临桂人占了六席,永福人一席,富川人一席,宜州人一席,平南人一席),全国“三元及第”的状元14人,其中广西却独占2人(宋代宜州人冯京,清代临桂人陈继昌)。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十位广西古代状元,分别如下。
赵观文,临桂人,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乙卯科状。
裴说,临桂人,唐哀帝天佑三年(906年)丙寅科状元。
梁嵩,平南人,南汉(925年)乙酉科状元。
王世则,永福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癸未科状元。
冯京,宜州人,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乙丑科状元。三元及第。
毛自知,富川人,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乙丑科状元。
陈继昌,临桂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状元。三元及第。
龙启瑞,临桂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科状元。
张建勋,临桂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状元。
刘福姚,临桂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状元。
对照上述十位广西状元的考籍地域,贵港市辖三区历史上并无有状元出现,只有平南县的梁嵩在五代十国时期(时广西属南汉)考中了南汉状元,但南汉的国都是在广州,由平南(时称龚州)通过西江水路直下广州,因此,无须折迂贵县(时称贵州),首先排除。
明清两代,桂林为广西省城,临桂人在省城参加乡试后,直接北上赴考,故清代三位临桂籍状元也全部排除。
宋代当时广西区划为“广南西路”,也是“广西”之名首次出现,当时广西的首府是桂州(今桂林),因此,同上理由,宋代永福、富川籍状元均可排除,宜州人冯京也一并排除,因为宜州地处桂西北,可直接取道柳州抵桂林参加乡试后,继而北上。
剩下两位唐代临桂籍状元,对照时间,两人高中状元时均属于唐末时期,唐代区划是“道、州、县”三级,今天的广西属于岭南道,道治广州,并分广州、邕州、桂州、容州、安南共五府经略使,称“岭南五管”。公元862年,岭南道分为岭南东道(道治广州),岭南西道(道治邕州),岭南西道分邕管、桂管、邕管,即“唐代广西三管”,三管辖境包括今天广西绝大部分地区。今天的贵港属于唐代岭南西道“邕管”地域管辖(解放初期,贵县一度被划入南宁专区及其后身宾阳专区即是此历史渊源所致)。
贵港蒙公乡的状元坟如果一定要与广西状元扯上一点半丝的潜在关联,似乎只能这两位唐末临桂籍状元了。当然是这只是笔者的简单推理:临桂人南下当时岭南西道“省城级别”的邕州参加乡试类的地方考试,南下陆路线路为临桂、柳州、贵州、邕州,省级考试中举后获赴京师长安的礼部考试资格则无须再南下折回邕贵间,而是由临桂直接北上了,如临桂人状元在国都长安考中状元后,当是先回到家乡临桂,而后又远赴数百里之遥专程来祭拜蒙公乞儿坟,虽理论上似可通,但实践上确实应无可操作性。
因此,笔者认为蒙公状元坟应与历史上的登科取士的状元级别的中举者无关(广西以外的状元更无关联了,广西毕竟是中华最南端末梢区域了,当然,今越南地区有过中国古代状元的话,理论上还可留此窗口),从蒙公地处南宁通过柳桂陆路通道这个交通地理角度而言,经蒙公南来北往的各路人马,如果是赴考书生,更多的应该是参加省级乡试类的科举考生,乡试中举者也是一种荣耀了,在这个长期以来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蒙公地区,亦或因民智未开,对汉人之科举制度之举人、进士、状元区分不明,或将中举者均统称为“状元”也未曾没有可能。
此外,蒙公状元坟,因其所在位置山环水绕,长期以来深受各地风水地师的各种点评,也为乞儿坟的传说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贺州秀水状元村简介
不是,广西贺州是广西的一个地级市,今年2022年是建市20周年。广西贺州管辖三县(富川县、钟山县、昭平县);两区(八步区、平桂区)。广西贺州被评为世界长寿市,百岁老人占比高。辖区内山清水秀,有汉、壮、瑶等多民族居住。旅游资源丰富,有5A级景区姑婆山、黄姚古镇、富川古村落秀水状元村、涩山村等
广西贺川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
富川瑶族自治县古迹甚多,山青水秀,景色宜人,自然景观秀丽奇特,历史文化丰富多彩,民俗风情绮丽多姿。有山高水长的白云飞瀑,佳山丽水的秀峰景色和波光鳞鳞的碧溪湖光;有古风十足的瑞光塔、风雨桥和民俗浓郁的凤溪古民居,令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富川聚集着汉、瑶等民族,他们的居室、服饰、婚娶、礼教、文化娱乐等各方面的习俗迥异,有着各自的鲜明特点。
富川古明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总面积0.42平方公里。几百年来,东、南、北三座城门,城内的文庙、武庙、11条鹅卵石花街、古戏台、灯楼、古井、古民居等建筑及大部分城墙、部分城壕基本上保存完好。1994年被列入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回澜风雨桥座落于富川县油沐乡境内的沐笼、下花园和三园栋村之间的黄沙河上,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重修,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建石栏,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再次重修,1986年至1987年,政府拔款进行最近的一次维修。回澜风雨桥由三座石拱、桥亭和阁楼三部组成,桥面全部用青石板铺设,桥上建有一亭,亭子由三十六条圆木柱,采用招梁式构架而成,供往来行人憩息、避风雨。
秀水状元村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的秀水村,是桂东一个边远的小山村,但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让这些庶民们长相厮守着这一方水土,明清时期遗留下的青砖瓦房青烟缭绕,厚重古朴的村庄静静地徜徉在秀峰山下,河滩上参天的古树遮天蔽日,一股巨大的地下河涌泉常年喷涌不止,这一方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曾出过1位状元和26位进士,所以又称状元村
福溪瑶寨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境内,是在五座山梁包围中一块谷地里的村庄,福溪村总共有13座古门楼,门楼面向福溪,建筑呈敞开式,立柱、抬梁、屋檐造型古色古香,每一座门楼都挂有进士、文魁、武官等功绩牌匾,门楼成为了光宗耀祖的地方。据统计,福溪村历史上出了五位进士和35位头上戴有官帽的人士,一块块官宦恩赐的牌匾仍熠熠生辉。
凤溪古瑶寨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依山而建的民居红墙黛瓦,背靠都宠岭海拔1857米的北卡顶,头枕古树参天的观音山,两侧溪水绕村,房屋建筑都是按照明清时期的商业街市而建造的,大门、窗台、屋檐都建造得厚重和精美,许多人家都建有造型奇特的骑羊屋角,墙体配以精美的花鸟彩画,折射出古色古香的韵味。
碧溪湖在700里贺江的上游,有一片水天相连的湖水,它就是龟石水库,龟石水库1961年开始蓄水,最大库容6亿立方米,是广西六大水库之一。
富川种植的水果、粮食,养殖的畜禽、淡水鱼远销欧、美、亚。其中最著名的是富川水牛、蜜枣、脐橙、银鱼、桂花鱼被列为广西基地县,脐橙获全国同类产品金奖。
广西富川状元村的来历
古人有云:“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曾经的科举制与今日的高考都承载着许多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希冀。状元是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由隋朝至清朝,文科状元不及六百人,实为凤毛麟角。
据民国二十三年,广西统计局编的《古今广西、旅桂人名鉴》所列,广西历代状元共八人,《广西通志·教育志》等书经过考据,增加了两名文状元,一名式状元。他们分别是:
赵观文,临桂人,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乙卯科状元;
裴说,临桂人,唐哀帝天佑三年(906年)丙寅科状元;
梁嵩,平南人,南汉白龙元年(925年)乙酉科状元;
王世刚,永福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癸末科状元;
冯京,宜山人,宗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乙丑科状元,三元及第;
李珙,永福人,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丁亥科武魁状元;毛自知,富川人,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乙丑科状元;
陈继昌,临桂人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状元,三元及第;
龙启瑞,临桂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科状元;
张建勋,临桂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乙丑科状元;
刘福姚,临桂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