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莒县文化和旅游局地址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日照市直属两区两县: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莒县。开发区和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在行政区划上,都是属于东港区范围内;但是,他们都被赋予了县区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在实际权限上,开发区比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更高一级,比如他们有自己的公安分局,和各种行政职能的部委办局;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的大多数行政职能还归属于东港区。石臼,现在是隶属于东港区的一个街道办事处,属于乡镇级别的。在日照本地人的习惯叫法中,与石臼对应的“日照”,指的就是日照老市区。不知道你明白了没有?
莒县文化局电话
莒县是块古老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中生代第四纪中期,莒地就是植物茂盛.晡乳动物蕃生.古人类繁衍的地方。到新石器时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为中心的古代文化亚区。商代为古幕国,春秋时期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故城为莒地区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区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莒地故城堡 遗址达十几处之多,古遗址.古墓群已发现1291处;莒州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 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淀 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 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
莒县文化和旅游局地址电话
372827开头的身份证是属于山东省临沂地区沂水县。
沂水县,位于鲁中南地区、沂蒙山腹地。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东邻莒县,西与沂源、蒙阴交界,南与沂南毗连,北与安丘、临朐接壤,居沂河、沭河上游。总面积2434.8平方公里,总人口115.96万人(2016年)。县政府驻沂城街道。
2014年6月12日,被中国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成为山东省首个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同年7月,临沂沂水被确认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莒县文化旅游局办公电话
门诊电话:0633-6889028.办公室电话:0633-6882021.
莒南县文化和旅游局
1、莒南县公交车K1:莒南汽车站——— 上海花苑里程:城乡客运站-交运小区-华鲁集团-阜丰国际-万和玫瑰园-县医院-中国银行-电力公司-邮政局-富民置业-四中-公园,共12个站点。
2、莒南县公交车k2:莒南汽车站——— 五洲广场里程:交通小区-金城国际-政务大厅-城乡客运站-交运小区-电影院-金胜大酒店-供销联社-交通局-跳跳堂酒店,共10个站点。
3、莒南县公交车k6:城乡汽车站———第五中学里程:交警队-三中-雅禾大酒店-阳光国际-乐尚超市-乐尚数码城-一中-县医院-二小-爱琴海-乡镇银行-交通小区-检察院-跳跳堂酒店-交通局-金碧花园,共16个站点。
莒县文化和旅游局地址在哪里
宸威建设 ?莒县安顺建筑公司坝上分公司 ?莒县交通局路桥工程处 ?日照顺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正大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莒县宏元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日照碧海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墩头乡建筑开发公司 ?晨曦建筑工程安装公司 ?日照艺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莒县分公司 ?莒县广厦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莒县环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正昊工程造价公司 莒县恒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莒县宏安建筑工程公司 ?莒县东城建筑工程公司 ?莒县安顺建筑公司 ?莒县西街建筑工程四街一分公司 ?莒县春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莒县开发建筑工程公司 ?日照市莒县翔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莒县城关镇建筑工程公司 ?莒县成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城阳建筑工程公司 ?龙海建筑工程公司 ?浮来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日照冠达建筑工程公司 ?莒县华泰建设有限公司 ?昊大建设集团公司 ?莒县长城建筑公司 ?莒县昌明建筑工程公司 ?莒县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宏欣房地产开发公司
莒南县文化旅游发展服务中心
北京卧佛寺
寺在今北京海淀区西北寿安山南麓。因寺内有卧佛造像而得名。唐代名兜率寺,元代名昭孝寺,至治二年 (1322) 重建,改名十方普觉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等。原有卧佛二,一是贞观中造旃檀像,已毁; 一是元至治元年所铸铜像,今存。卧佛为释迦牟尼涅槃,长5米余,浑朴精致,为元代铸造艺术之精品。
山东卧佛寺
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城北,紧靠卧佛山,系古代沂州四大古寺之一。 卧佛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由图澄大师在山下结庐为寺,祈奉天佛而建,名曰“卧佛寺”。唐开元年间,高僧一行大师为修“大衍历”,重新奠基卧佛寺。1996年莒南县政府修缮卧佛寺,千百年来,卧佛寺香火旺盛,为鲁南、苏北佛教文化中心,佛教界泰斗茗山法师朝拜后,欣然题词赞颂:“莒南天佛,世界奇观”。
泰国卧佛寺
寺位于大皇宫隔壁的卧佛寺又称菩提寺,卧佛寺是全曼谷最古老的庙,也是全泰国最大的庙宇。这座从艾尤塔雅时代留下的古寺很受却克里节基王朝皇帝的喜爱,1793年拉玛一世下令重建卧佛寺,于1801年完成,不过13年的光景,拉玛三世时又下令重修,把大雄宝殿、方位殿及讲经楼都拆了重建,再加盖两座塔及卧佛殿,花了17年才完成,拉玛四世时再添一座塔,便持续这个状态到现在。
卧佛寺有一系列之"最":它是曼谷历史最悠久和最大的寺庙,拥有曼谷最大的卧佛和最多的佛像和佛塔。卧佛寺内的卧佛全长46米,足掌长度5米,宽1.5米,两脚掌相叠,各装饰有珍珠母贝壳镶嵌而成的108个吉祥图案。
在卧佛寺内共有99座大小佛塔,高7米的佛塔就有71座,有"塔林"之称;还有高41米的大型摩诃佛塔4座。在卧佛寺大殿走廊的柱子上、墙壁上及各佛殿、排亭中都刻有很多碑文。碑文在三世王时刻成,其内容有建筑、历史、佛史、医药、格言、文学、地理、风俗习惯等,被称为"泰国的第一所大学" 。
这里至今仍有一所泰国古典按摩学校,招收国内外学员来培训古式按摩术。在大雄殿外面栏杆的柱子和柱子之间,共有154幅以大理石雕刻的"拉玛坚"故事浮雕图案,有很高艺术价值。
门票:200泰铢。
莒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为加快推进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莒南县全面实施街长制、店长制、巷长制(楼长制)、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三长一会”城市治理模式,不断健全城市网格化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经过前期学习调研、多次专题会议研讨,制定并出台《莒南县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实施“三长一会”模式 健全城市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莒南城委办〔2020〕1号),明确了任务目标、工作步骤和标准,进一步细化城市管理网络,全面落实责任,精心组织部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健全队伍建设。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调动执法大队9个中队和路镇2个中队,利用一周时间,统计并选举出街长13人、店长256人、巷长(楼长、网格长)41人、城市管理志愿者437人,完成了街长、店长、巷长(楼长、网格长)和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等基层管理队伍组建工作。同时,制定出“三长一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管理标准、流程和责任分工,实现日常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科学划分城市管理网格,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运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手段,快速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问题。建立“三长一会”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和管理公示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城市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推进。定期组织人员对“三长一会”模式和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总结推广工作经验,不断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网格化共建共享机制。
四是强化考核问责。分期分阶段对“三长一会”模式和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适时召开现场会,并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建立层级考核机制,将检查验收情况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成绩,将“三长一会”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城市管理考核范围,将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工作效率和业绩进行监督评价,对履职不到位、工作出现失误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莒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在文学艺术方等各方面堪称全才。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皆为唐宋八大家成员。
苏轼曾两度任职于齐鲁,他任职期间,勤勉于政,心系百姓,始终把百姓放在第一位。苏轼第一次任职齐鲁,是于熙宁七年(1074年)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军州事,第二次则于元丰八年(1085年)复朝奉郎起知登州军州事,两次任职级别均相当于地级市最高领导。
苏轼第一次任职于密州,州所为今山东潍坊诸城,共在此生活工作了两年多的时间。当时密州下辖诸城、安丘、高密、莒县、胶西5县,相当于现在我省的诸城、安丘、高密、胶州、五莲、莒南、莒县、青岛黄岛区、日照东港区等地,东临大海,地域广阔,民勤物丰,被苏轼誉为“山东第二大州”。(当时山东第一大州为青州)
苏轼在密州,可以用“为官一方,政通词美”来概括。文学艺术方面在此开创了豪放词风,创作了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千古名篇。政绩方面,他在密州主要做了三件大事:减免赋税、灭蝗与兴修水利。
苏轼初至密州,时逢北方连年大旱,蝗灾泛滥。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苏轼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到任后不久即上书朝廷,如实反映当地灾情,为民请命,希望朝廷选派官员下来视察灾情,减免赋税,或者给予补助,表现出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与爱民之心。
他还从民间吸取灭蝗经验,采用火烧、用泥深埋的办法坚决铲除蝗害,并且动用部分仓米来奖励捕蝗的人,除此之外他还亲自加入到捕蝗救灾的实际行动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密州的蝗灾基本得到了控制。
为解决旱情,苏轼多次率领下属和百姓去密州境内的常山祈雨。苏轼到常山祭祀求雨,并不是简单的祭拜,而是在仪式化的行动中寄托爱民的情感,向当地老百姓展示官府抗旱的决心。熙宁八年五月,苏轼在常山泉水处祈雨有应,于是将泉取名雩泉。之后苏轼对雩泉进行了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使雩泉成为密州百姓饮用和抗旱的不尽水源。
苏轼知密州不到一年,救灾既毕,密州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发展,百废待兴,苏轼便着手修葺密州的名胜古迹──北台,当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语意,取名“超然台”,以示游于物外、无往不乐之意。苏轼常在此宴请宾朋,登台远眺,怀古追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