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川地图全貌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 - 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著名作品有《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
洪皓(1088—1155)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著有《松漠纪闻》一卷、《鄱阳集》十卷。《彊村丛书》辑有《鄱阳词》一卷。他出使金国,被拘十五年,不忘故土。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末期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县)人,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忽必烈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著作有《过零丁洋》,《正气歌》。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浔阳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田园诗派创始人,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著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黄庭坚(1045年-1105年),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修水县)人。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庭坚笃信佛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黄庭坚的书法成就主要表现于其行书和草书中。我们分别就其行书和草书来探讨其艺术风格形成之渊源。作品有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新党领袖。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作品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吉州庐陵(今属江西省永丰县)人,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作品《醉翁亭记》。
谢枋得(1226-1289年)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南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与文天祥同榜进士,任抚州(今属江西)司户参军,不久弃官。主要成就:宋亡元屡召出仕,坚贞不屈绝食死。
刘敞(1019—1068),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祖籍江西九江德安,他被广泛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14年3月,袁隆平因对粮食安全贡献,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邹守益 (1491-1562) 江西安福县北乡澈源(今江西省安福县连村乡新背老屋里村)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邹守益一生尤其重视教育,崇尚简易明白、朴实无华、直指本心。著作有《东廓文集》、《诗集》、《学豚遗集》等。今有《东廓邹先生遗稿》传世。
曾巩(1019年—1083年),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词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耷(1626-1705)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宋应星(公元1587年—约1666年),字长庚,汉族,江西奉新人,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学家。他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作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有《天工开物》、《观象》、《乐律》等,其中《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称作“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属于人文科学方面的有《野议》、《画音归正》、《杂色文》、《春秋戎狄解》等;(3)介于上述两大领域之间的有《原耗》、《卮言十种》等;(4)属于文学创作的有《思怜诗》、《美利笺》等。他的作品多因强烈的反清思想而为清统治者所不容,大部分作品已散失。现在保留下来的有《天工开物》、《野议》、《思怜诗》、《论气》和《谈天》。
陈诚(1365年—1457年),中国江西吉水人,明洪武-永乐年间,曾出使安南、五次出使西域帖木儿帝国、鞑靼,与航海家郑和齐名。代表作品:《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历官事迹》《奉使西域复命疏》。
吴与弼(1391~1469年),明崇仁县莲塘小陂(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东来乡)人,崇仁学派创立者,明代学者、诗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罗洪先(1504-1564),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魏良辅(1489-1566),新建(今江西南昌)人,为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之称。
邓子龙(1531-1598),江西丰城杜市镇邓家村人。魁伟敏捷,骁勇善战。万历二十六年(1598),日本大侵朝鲜。邓子龙奉命援朝,倭寇遁逃。在露梁海战中,年近古稀的邓子龙奋勇直前,不幸阵亡。朝鲜为之立庙,世代祭祀。邓子龙遗体归葬丰城。然遗体有其身无其首,其首级已被倭寇割去,于是用沉香木雕刻首级合殓。著有《横戈集》、《阵法直指》等。
巨然,生卒年不详,钟陵(今江西南昌)人,擅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 ,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有《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山居图》等传世。
颜辉,生卒年不详,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末元初时人物画家,擅人物、佛道,亦工鬼怪,兼能画猿。其造型奇特,用笔虽见刻露,却笔法怪异,有生动传神之趣,在画法上喜作水墨粗笔,用笔劲健豪放,笔法粗犷,有梁楷遗法。元代由于山水画、文人画兴起,作为人物画家的颜辉在中国画史埋没无闻,由于其作品流传日本较多,颜辉在日本受评甚高,对日本室町时代的绘画有较大影响。传世代表作有《钟馗雨夜出游图》,《蛤蟆仙人像》,《李仙像》,《猿图》。
刘元卿 (1544-1609),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南陂藕下村人。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门后期大家,在理学、教育和文学等领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丰,有《刘聘君全集》,其寓言集《贤奕篇》被收入“四库全书”。
欧阳守道(1208-1272),南宋教育家。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发明孟氏正人心、承三圣之说。文天祥、邓光荐、刘辰翁等皆出其门下。其主要著作有《易故》和《巽斋文集》。文集中的《赠了敬序》是岳麓书院历史上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郭子章(1543~1618)泰和人,他一生虽久在官场,但读书不辍,"文章、勋业亦烂然可观矣" ,史称他"能文章,尤精吏治","于书无所不读","宦辙所至,随地著书","著述几于汗牛","以为欧阳永叔之后,一人而已" 。作品有有《粤草》十卷,《蜀草》七卷,《晋草》九卷,《楚草》十二卷,《家草》七卷、《黔草》二十一卷,《闽草》十六卷等。
郭子章,明代医生。泰和(今属江西)人。万历五年(1577年)撰成《博集稀痘方论》两卷。后由吴勉学收入《痘疹大全八种》中。
罗伦(1431—1478),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明代理学家、状元。学术上笃守宋儒为学之途径,重修身持己,尤以经学为务。为文有刚毅之气,诗作磊落不凡,著有《一峰集》等。
萧长华(1878-1967),祖籍江西新建,是著名京剧丑行表演艺术家、卓越的戏曲教育家。在六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前后有上千的生徒,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戏曲人才,遍及全国各京剧演出团体。他从不私收弟子,其它生、旦、净、武生、小生、老旦、武旦等各行著名演员,也无不受过萧的培养。
黄秋园(1914—1979),江西南昌人,他绘画多能兼善,尤擅山水
继承传统,积墨法运用推向新高,作品《庐山梦游图卷》《秋山幽居图》等;编著《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九江修水县人,
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诗人、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其父是清末著名诗人陈三立 , 祖父是著名维新派政治家陈宝箴。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胡汉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出生于广东番禺,祖籍江西吉安。资产阶级革命家,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1901年中举人。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9月加入同盟会,任《民报》主编,从此成为孙中山主要助手之一。孙中山逝世后主持编写了《总理全集》。曾先后在南京临时政府、中华革命党、广东非常大总统府及国民党政府中担任要职。
杨惟义(1897.4.16-1972.2.21),昆虫学家。江西上饶人。曾在中、法、德等国的博物院专门研究半翅目昆虫的分类和昆虫区系分布;在昆虫分类方面,发现了60余个新种和新属,对中国半翅目昆虫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倡的“三耕治螟”法,红花田留种改革措施,粮食仓库害虫防治法等,都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促进和指导作用。
柳子谷(1901—1986年),江西玉山人。著名国画家,与徐悲鸿、张书旗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兼擅山水、人物、花卉,尤精兰竹 。自学《芥子园画谱柳子谷画竹,潇洒出尘,萧萧有声。被誉为“竹圣”、“板桥第二”。柳子谷视竹为品格的象征,并且将画竹当作一种人生境界去追求。1956年至1958年历时三年,和满键合作长达27米的史诗巨制《抗美援朝战争画卷》;其精炒的描绘出了雄伟的历史画面,是中国现代画坛上堪称是绝无仅有的杰作。
吴芮(约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01年),鄱阳县人,他是第一个响应秦末农民起义的秦吏,项羽分封诸侯,吴芮被封为衡阳王;汉朝建立,改封为长沙王。卒于公元前201年,谥“文王”。
綦毋潜(生卒年不详),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陆九渊(1139-1193),江西抚州市金溪县陆坊青田村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他的学说,经后来多位大儒的继承与发扬成为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对后世影响极大。
王文卿(1087-1153)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末南宋初著名道士,神霄派创始人。
龙榆生(1902-1966),1902年4月26日出生于江西万载,龙榆生的词学成就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主编过《词学季刊》。编著有《风雨龙吟室词》、《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 祖籍徽州婺源人,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临川区地图图片
云门寺,位于湖南省湘乡市。云门寺,经宋、明、清历代修葺,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重修。由前殿、大雄殿、观音阁等三部分组成,自南而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前殿为山门,山门右侧立龙王庙,左侧立土地祠。云门寺,1959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定为开放单位,2005年被评为省重点寺院。国家旅游局所绘的全国旅游地图中,云门寺被列为旅游景点之一。
正觉古寺始建于唐代,位于抚州临川区城东门城外的犀牛山,初名开元寺,至元明曰妙觉寺。史载由南宗八祖之尊的道一禅师开基弘法,规模宏大,山门前可泊船,莲花婷立,寺内有合抱柏树,门户幽静。清同治《临川县志》亦载:寺前有东湖,与文昌桥头的抚河相通,湖水如镜,杨柳轻拂,非常迷人。正觉古寺,始建唐代,初名开元寺。
临川地图全貌高清
一、郦道元
郦道元(约466至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关右大使。郦道元年少时博览奇书,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集。是我国游记文学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二、沈括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地理学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佑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隐居梦溪园。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名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徐霞客
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他经三十年考察撰成的六十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裴秀
裴秀(223年—271年),字季彦,魏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图学家。李约瑟称裴秀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古希腊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
五、贾耽
贾耽(730年—805年),字敦诗,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唐代著名地理学家、宰相。曾居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十三年宰相,于宰相位上虽然没有安危大计建言,然其恭行温厚,时人称为“淳德君子”。经过十七年时间,贾耽绘成名闻遐迩的《海内华夷图》,撰著《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皇华四达记》十卷,《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六卷,《吐蕃黄河录》四卷等。
六、乐史
乐史(930年—1007年),字子正。北宋宜黄霍源村(今属江西)人。文学家、地理学家。曾在南唐时做过官,入宋后为平原主簿,是隋唐开科举以来抚州地区第一位进士。仕宦六十余年,先后任过著作郎、太常博士、水部员外郎及舒州、商州等地方官。乐史著作《太平寰宇记》,二百卷,一百三十余万字,是一部采摭繁富的地理总志。
七、朱思本
朱思本(1273—?),字本初,号贞一。江西临川(今抚州)人。元朝地理学家。先后游历考察各地二十年之久,跋山涉水数千里,足迹遍及今华北、华东、中南地区。经过十年努力,绘成长广七尺《舆地图》,后刻石于上清之三华院。可惜此图已经失传。
八、罗洪先
罗洪先(1504年—1564年),字达夫,号念庵。江右民系,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重新编制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九、晏谟
晏谟(约375年—约435年),青州临淄人。南燕时举秀才。东晋(317年—420年)时期地理学家。南燕(398年—410年)尚书、学者,齐相晏婴之后。遍游齐鲁名山大川,著有《齐地记》。
十、王士性
王士性(1547年—1598年),字恒叔,号太初,宗沐侄。临海城关人。明代人文地理学家。少年好学,喜爱游历。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授确山知县。历任礼科给事中、广西参议、河南提学、山东参政、右佥都御史、南京鸿胪寺正卿,不久致仕归里。王士性一生,游迹几遍全国,凡所到之处,对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之微,悉心考证。对地方风物,广事搜访,详加记载,并成著作。著有《五岳游草》十二卷,《广游志》二卷,《广志绎》五卷。王士性被誉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开山鼻祖。
临川地图全貌图
陆城因三国吴陆逊在此筑城拒蜀而得名。
?陆城的前身为夷道城。据明代弘治年间《夷陵州志·宫室·宜都》载:宜都源自“夷道”,而夷道“古称岩邑”,县城位于夷水(今清江)右岸(南岸)层岩之上。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置夷道县(1983年底江陵张家山第247号汉墓出土的竹简《奏谳书》已有“夷道”县名。清康熙版《宜都县志》载西汉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置夷道县)。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蜀刘备置宜都郡(辖夷道、西陵、佷山三县),传取“宜于建都”之意为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将陆逊攻占宜都郡。蜀汉章武二年(222年),蜀攻吴,陆逊领兵抗蜀,于此筑土城,称“陆逊城”,后简称“陆城”。据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宜都县志》载:“三国时,吴大都督陆逊屯戌宜都……遂筑城于此,以拒蜀汉,后因号曰陆城。镇名源此。1949年为城关镇,1981年更名为陆城镇,1988年改为陆城街道。
?陆城历史悠久,自西汉置夷道县以来,除清顺治四年(1647年)至康熙元年(1662年)县治在长江北岸的白洋(今属枝江)外,陆城一直为县治所在地。
?明成化六年(1470年),都宪杨浚因旧址筑土城,周围六百五十余丈,高一丈二尺。设五门,东门名为朝天,南为迎薰,西为太平,北为临川,东北为合江。成化十一年(1475年),知县王浚增建门楼。明嘉靖元年(1522年),知县叶质重建合江门楼。万历四年(1576年)改土城为砖石城墙,周长五百余丈,仍立五门。崇祯十六年(1643年)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将张君用攻城时,城门被毁。清康熙元年(1662年)修复城门,十三年(1674年)“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军攻占县城,城门毁于战火。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和嘉庆十九年(1814年)分别增修和重修城门。1937年(民国26年)因兴建中山路,将西门至南门城墙拆除。古城不复存在。
陆逊(183-245)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本名陆议,字伯言。早年为孙权幕僚,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海昌县令。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鄱阳的贼帅尤突作乱,陆逊率军配合奋武将军贺齐将其讨平,斩首数千,因功被拜定威将军。不久,孙权将兄孙策的女儿嫁与陆逊。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任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协助吕蒙夺取荆州后,拜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吴黄龙元年(蜀章武二年,222年)夷陵之战大破蜀军。任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为江陵候。黄龙元年(229年)任上大将军、右都护。赤乌七年(244年)任丞相。后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赤乌八年(245年)忧愤而死。景帝孙休继位为,追谥为昭侯。
临川行政地图
这个关系确实有很多人搞不太清楚。简单地说,在没有撤地建市之前,也就是有抚州地区的时候,并没有抚州市,而是临川市,所以地图上找不到找不到抚州市。2000年以后,临川市设为抚州市临川区,是世界闻名的才子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