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德县农贸市场
阿什贡村背靠切什丹山,海拔将近3000米,纯藏族村,是贵德县海拔最高的村落之一,也是贵德县秋天来的最早的村落。此时,云雾萦绕在切什丹山腰,山腰处的耕地里,却是绿油油的一片,这是连片种植的党参,村会计冷主多杰趴在地里,用两根手指,轻轻扒掉党参根部的泥土,观察了一下党参的长势,紧接着又将党参埋住。
“党参还很细,还得生长一段时间,国庆过后采挖估计就差不多。”看了党参的长势后,冷主多杰说,村里今年种植了500亩(33.3公顷)的中药材。
阿什贡村1500亩(100公顷)耕地,虽然是脑山地区,但依托这些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绝大多数耕地能实现灌溉,利用农业灌溉优势,从去年开始,村里开始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和胡麻。
去年,阿什贡村成立了贵德县切什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村集体经济“破零”启动资金50万元,修建了中药材初加工基地和榨油坊,又从县农牧局争取帮扶资金100万元,购进了播种机、收割机、拖拉机等农用机械,购买了榨油机及中药材切片机,仅去年实现了18万元的收益。
合作社根据村民所擅长的领域,划分了畜牧生产组、油菜加工组、农产品产销组、农业生产组、民族手工用品加工组、农机服务组,吸收村民在村集体产业务工,多杰尖参就是其中之一。
贵德县农贸市场在哪里
北戴河是驰名中外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被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摇篮"。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称为为"东亚避暑地之冠",成为中国著名的四大避暑区之一。著名的景区有:
1、北戴河观音寺:位于北戴河区海滨联峰山公园内,背靠联峰山,面向大海。观音寺为四合院式院落,占地面积830平方米,由山门、东、西配殿和正殿组成。
观音寺擅林壑泉石之胜,掩映於树丛,颇有“禅房花木深”之趣。寺内生长的龙爪槐、白果松都已有两三百年,为明清时代所植。寺内有古钟一口,是省级保护文物。
2、北戴河近代建筑区:建筑建设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17年在此修建了中国第一条旅游铁路支线后就进入繁荣时期,七年间共增建别墅273幢。
加上以前三十多年建的253幢,到1924年北戴河海滨有中外别墅楼526幢,其中中国人的别墅占四分之一;以后的二十四年间,又建新别墅193幢,中国人的占了一半。
这些建筑分布在北戴河海滨自西联峰山到鸽子窝沿海,总面积18平方公里,建筑风格多为西式别墅。
3、欧式风情街:位于北戴河区保二路,保二路位于北戴河区著名景点老虎石公园北侧,北与东经路相连,南与西海滩路相接。该地段不仅暑期游客较为集中,而且是集购物、游泳、餐饮、观海于一体的繁华地段。
保二路在设计上依据了北戴河的特点、历史、人文,同时考虑现存建筑实际情况及商家经营业态,延承了北戴河多国建筑的地域文化特点,通过合理运用欧式建筑形式、符号及色彩,营造浓郁的西洋文化氛围。
4、联峰山公园:是北戴河最大的公园,最高海拔153米,园内有三座松林覆盖的山峰,因山势联缀故有联峰之称,山势远眺又似莲蓬,亦称莲蓬山。
联峰山景区以登山览胜、林中探幽、寻史访踪、氧吧洗肺为特点,是世人瞩目的旅游胜地。公园内有避雨石、瓮石等各有妙趣;古刹“如来寺”、“观音寺”、“卧佛洞”等古朴壮观;神山景区、百福苑景区、莲花石景区景色迷人。
站在主峰望海亭上:早看晨辉染海,晚瞧夕阳西下,南眺沧海,北顾青山,东观市貌,西赏村落,居高鸟瞰,美不胜收。
5、贵德艺术馆:是一家公共艺术生活馆,面积为3300平方米,有美术作品展览、学术交流、艺术培训、工艺美术产品研发、艺术品拍卖等功能,航海者公司主持运营的公共文化设施,展览期间,免费对外开放。
6、集发观光民俗大院汇集我国北方农村传统的主要农业生产劳动和农产品加工生产场景,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环境氛围,让人们重返历史的时空。
观赏昔日的农家传统生产、生活情景,品味悠久古朴的农村民俗文化,启迪人们在游乐之中,思源思进,承前启后,勇于创新,建设和谐幸福的生活!
7、鸽子窝湿地公园:位于北戴河海滨东北角,旁边的大浅滩是观鸟的绝佳之处,90代末,被设定为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被国际湿地保护组织命名的“北戴河湿地”有6600多公顷森林、50多万亩湿地,为鸟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海水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标准)一类水质,在我国北方沿海中首屈一指,水质清澈,成为候鸟在西伯利亚、中国北方与中国南部、菲律宾、澳大利亚前夕途径中的一个驿站。
贵州省农贸市场
农产品的话,农贸市场算吧,就在安顺三中斜对面,竹子街上面,坐二路车到,还有好像太平小区(安平街)里面有一个卖禽蛋的市场,你去啊点问哈嘛,还有小米山花鸟市场……只了解这些了
贵阳市农贸市场
答、过去贵阳最大的价格交易市场。在花溪石板镇。现在这个交易市场已经没有活禽鸡鸭出售了。根据贵阳市政府规定。各个市场都不允许活禽鸡鸭出售。有定点屠宰。各菜市场商贩可以。到定点屠宰处进货。
这一规定主要是防止禽流感。有鸡鸭传播的疫情出现。
贵德县农贸市场有哪些
1、扎陵湖渡口
扎陵湖渡口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西部。据历史记载,公元641年,唐朝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从长安西行,经天水、兰州、入青海民和到乐都县、西宁市,又过湟中县镇海堡,湟源县日月山。
达共和县倒淌河、切吉草原、再由黄河北岸西上,来到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柏海),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相会,然后渡黄河经玉树地区,再西南行,过藏北黑河,迳达拉萨,开辟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唐蕃古道”。
2、黄河沿渡口
继扎陵湖渡口之下,黄河上源的第二个渡口就是黄河沿渡口。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政府所在地黄河沿镇。它是自唐代开始,我国从内地通往西藏的重要驿站和古渡口,千百年来人们只靠牛、羊皮筏子过渡。
解放后,于1966年在此渡口处建造了黄河源头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黄河沿公路大桥。它把两岸的山川草原连接在一起。大桥北端,绵延的玛拉驿山在草原上宛如一只马蹄窝窝,黄河沿就居其间。
3、拉加寺渡口
是九曲黄河第一曲——玛沁县的一个文明古渡。它位于今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乡黄河北岸,原属同德县。历史上同德县是青海南部的交通要道,果洛地区的牧民到贵德、湟中、西宁等贸易集散地必经之路。
是那里的畜产品和内地的工、商、农产品的运输要道,又因在同德南部的黄河北岸拉加地方,是青南各地的贸易集散交易点,加之黄河两岸有许多牧业区和农产区及古文化遗址,拉加盛产砂金。故牧民称此地为“拉加从兰木”(即拉加商道)。因此在拉加寺附近的黄河上势必开辟渡口。
4、尕马羊曲渡口
尕马羊曲渡口处九曲黄河第二弯,即位于青海省兴海县与贵南县交界处的黄河上,西岸为兴海羊曲地方,东岸为贵南县境。尕马羊曲渡口是自古贯通兴海与贵南,乃至海南州及青海各地的黄河关津渡口。
扩展资料: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