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力图召寺
希拉穆仁草原位于包头市达茂联合旗的东南部,是蜚声海内外的旅游避暑胜地,又因希拉穆仁河畔有座历史久远的席力图召,故又名“召河”。 在希拉穆仁草原,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草原那达慕活动,其中的赛马、摔跤和射箭三项竞技是蒙古族“男儿三艺”。在这里,游客既可以看到勇敢剽悍的草原健儿的精湛表演,也可以亲自披挂上阵,大显身手,一抒豪情。 在希拉穆仁草原,游客不仅可以观赏草原美景,品味草原游牧民族的豪迈心情,还可以参与隆重的“祭敖包”仪式,享用草原民族典型的风味餐饮,体会独特浓郁的蒙古民族文化风情。
席力图召修缮
呼和浩特素有“召城”之称。召庙不仅对其宗教、政治、文化等有过重大影响。而且对它的经济发展、市井形成也产生过作用。塞上老街就位于大召、席力图召的西南,早在明代这里就是繁华的商业街,形成一处热闹的街市。如今塞上老街作为挖掘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政府经过修缮,塞上老街得以新生,成为老呼和浩特的旧影浓缩。
《蒙古及蒙古人》一书记载,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呼和浩特旧城主要街道有四条,它们是南北向的大南街、大召街(今大召前街)、席力图召街(今石头巷)和东西向的朋苏克街(通顺街,后改为塞上老街)。其中除大南街外,都是召前干道的主体或其延伸段。
塞上老街是呼和浩特市发祥地之一,是条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老街。
据呼和浩特史料记载,早在明代,这里就有了商业贸易的集市。清朝中期,大召、玉泉井一带,已经市井繁华,店铺林立,大召与玉泉井之间的广场上,布满了小摊。销售的货物琳琅满目,五花八门。从珍稀的古玩到笨重的日用杂货,应有尽有。还有一处处杂耍摊,艺人们的吆喝声与叮咚的锣鼓声,不绝于耳,就好像当年开封大相国寺一般繁盛热闹。
席力图召大经堂
哈素海 蒙古语哈拉乌素海的简称,意为黑水湖。位于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西部,呼和浩特西70公里,距包头80公里,交通便捷。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有“塞外西湖”之称。 五塔寺(金刚座舍利宝塔) 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后院。始建于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金刚座舍利宝塔是一个在金刚宝座上建有5个玲珑舍利小塔的建筑,人们通称为五塔。塔身高16.5米,为金刚宝座式,由塔基、金刚座、塔顶三部分组成。 葛根塔拉草原 格根塔拉草原,蒙语意为“避暑胜地”。位于大青山以北四子王旗境内,距呼和浩特145公里,是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投资兴建的草原旅游景点。 昭君墓 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的绿野间矗立着一座传诵古今、驰名中外的西汉古墓--昭君墓。墓呈覆斗形高33米,占地二十余亩,系人工夯筑的大土堆,巍峨高耸,远望如山。传说,因每年深秋九月,塞外草衰时,附近草木枯黄,唯独昭君墓上芳草青青,故古人称之为“青冢”。 大召寺 大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内,蒙古语名“伊克召”,意思为“大庙”,始建于明代,是呼市内最大的黄教寺庙,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 希拉穆仁草原 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位于乌兰察布草原中部,在呼和浩特市北约90公里,是距呼市最近的草原旅游区。 希拉穆仁,蒙语,意为黄河,又名召河,草原四周丘陵起伏,绿草如茵。 大窑文化 大窑文化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保合少乡大窑村,距市区33公里,于1973年发现并发掘。该遗址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五个文化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万部华严经塔(白塔) 因塔身通体洁白又称白塔,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18公里的白塔村,据传为辽圣宗时所建。 该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高约45米,雄伟壮观,塔内有旋转式楼梯,还有多层交错搭接的木梁,攀至塔顶可远眺山川景色。 乌素图召 位于呼和浩特市区西北12公里大青山南麓。“乌素图”为蒙语,意为“有水的地方”。乌素图召主要由庆缘寺、法禧寺、长寿寺、广寿寺和罗汉寺5个毗邻的寺院组成。乌素图为其总称。 清真大寺 位于市区旧城北门外,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一座清真寺。当年,大批回族居民自新疆迁到呼和浩特,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们渐渐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并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清真寺。 该寺占地4000平方米,坐东向西的格局表现出对圣地麦加的尊崇。 绥远城将军衙署 绥远城将军衙署,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鼓楼西侧。清雍正年间(1723—1735),清王朝为巩固西北边防,在呼和浩特旧城东北2.5公里处另筑新城1座,驻屯满洲八旗官兵。 清公主府 清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郊。府第共5进,有过厅、大厅和内院,门前立照壁,东部有假山、池沼。据抄本《公主府志》载,府中先后居住顺治第四女静宜公主、多尔衮的曾外孙女和硕格格、康熙第六女够恪靖公主。 喇嘛洞召 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区黄教发样地之一。位于毕克齐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建于明万历初年(1573—1575),清顺治十五年(1658)扩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赐名“广化寺”。洞召由前寺及后寺组成。 席力图召(小召) 席力图召是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的寺庙,位于旧城东兴旺巷,距离大召仅为100米。该处原是一座小庙,后经清代的重修与扩建,才成了现在的规模。 大经堂是席力图召的主体建筑,金碧辉煌;大殿采用藏式结构,四壁饰以彩色琉璃砖,殿前立有康熙皇帝御制的“平定噶尔丹纪功碑”; 乌素图森林旅游开发区 乌素图森林旅游娱乐开发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区北大青山前山中段,东起哈拉沁沟,西到东棚村,占地6万亩。 这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紧靠110国道、呼包、呼集高速公路和京包铁路,距离火车站5公里,距离飞机场10公里。 博物馆 内蒙古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市区中心。1957年建馆,是自治区一级的综合性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的大楼,造型新颖别致,既富民族特色,又具现代意识。 乌兰恰特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市东。2007年建成,规模宏大,造型独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呼和浩特传递的起点。 青城公园 青城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区中部,中山西路,体育场路西,占地面积48公顷,园内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园内杨柳参天、繁花似锦,百鸟啼鸣,是市内主要游览地之一。 据《归绥县志》记载,现青城公园前身为龙泉公园,建于1931年,占地面积1.33公顷,此处原有一座山岗名为"卧龙岗"。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汉墓位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境内浑河北岸。汉墓是一座砖砌墓,墓壁及甬道上绘满了精心设计的壁画,内容包括墓主所任官职、车马出行、生产劳动、城垣府舍、历史故事等,共约50多组,形象的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生活,是极为罕见的汉墓壁画。 清水河老牛湾 老牛湾位于清水河县窑沟乡老牛湾村,是黄河九曲十八湾中风景秀美的一湾。传说太上老君当年令神牛耕田,行至此处,被前山明灯山上神灯惊扰,逐折回而形成此湾,凌空俯看,湾若卧牛状。这里不仅自然景观秀美,而且因有明代长城与黄河在此交汇,明长城遗址、敌楼、烽大台、古城堡等人文古迹又平添了这里浓郁的人文色彩。
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寺
希拉穆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希拉穆仁蒙古语意为“黄河”希拉穆仁草原旅游俗称“召河”,因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喇嘛召庙“普会寺”而得名。
寺院原为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宫,建于乾隆34年(1769年)。寺内二重殿洞,雕梁画栋,颇为壮观。普会寺背后环绕着希拉穆仁河,跨过河上大桥可达阿勒宾包山上观赏草原风光。一望无际的景色,让人如醉如痴。
席力图召和大召寺
境内有战国赵长城、秦汉长城、明长城、北魏盛乐古城、“胡汉和亲”的见证昭君博物馆,辽代的万部华严经塔、内蒙最早的黄教寺庙“大召寺”、清将军衙署、公主府等文物古迹。 呼和浩特历史悠久,早在50万年前,“大窑文化”就拉开了呼和浩特地区古老文明的历史帷幕,悠久的历史为呼和浩特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游览景观。
境内有战国赵长城、秦汉长城、明长城、北魏盛乐古城、“胡汉和亲”的见证昭君博物馆,辽代的万部华严经塔、内蒙最早的黄教寺庙“大召寺”、清将军衙署、公主府等文物古迹。另外还有最近几年开发的哈素海度假区、南山生态百亭园、哈达门高原牧场、乌素图旅游开发区等等,同时,伊利旅游景区、蒙牛工业旅游示范点也已经成为了呼市旅游的新亮点! 呼和浩特好玩的地方 昭君博物院 昭君墓是中国汉代王昭君的陵墓,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郊大黑河南岸,209 国道9 公里。因为传说中周围的草木一到秋天就会凋零,唯有昭君墓上草木常青,所以又叫“青冢”。“青冢拥黛”被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昭君墓高33米,占地20余亩,是人工夯筑的大土堆。第二层平台及墓顶各建有一亭。 墓前立有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得并马青铜塑像,和1963 年10月中共元老董必武来此赋诗的诗碑。
墓园内有文物陈列室和休息室,后院环绕陵墓陈列清代以来有关昭君墓的碑刻。
昭君墓最早的记载见于唐代杜佑的《通典》。现在这里是“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馆”所在地。 门票 80元,可以看《昭君情缘》歌舞表演。 交通 从呼和浩特市火车站乘坐公交 1 路到终点,然后换乘44路到昭君墓。或者从呼和浩特市火车站乘坐公交1 路到南茶坊/ 小黑河站,再换乘10路到昭君墓(路北旅游 点 )。 五塔寺 五塔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南部,原名金刚座舍利宝塔,因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故名为五塔寺。塔始建于清雍正年间,高约16 米,塔身均以琉璃砖砌成,塔身下层是用三种文字刻写的金刚经经文,上层则为数以千计的鎏金小佛,刻工精巧,玲珑秀丽。
五塔寺中最有价值的当属紧靠北墙的蒙文天文图石刻,天文图直径144.5 厘米,天球圆面以北天极为圆心,画出二十八宿赤经位置的经线,还有五个同心圆,由里向外为天北极圈、夏至圈、天赤道圈、冬至圈、天南极圈。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标注的一幅天文图,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五塔寺已成为内蒙古旅游的标志性建筑。 门票 35元 交通 火车站1 路车武警医院下车西南100 米处。 大召寺 大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始建于明代,是呼市内最大的黄教寺庙,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原因是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大召寺,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庙。数百年来,一直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和中国北方最有名气的佛刹之一。 大召寺院建筑考究,大殿是常见的藏汉式喇嘛庙形制,其余部分则是依照传统中式庙宇的式样而建,大殿内供奉有一座银铸佛像,所以又有“银佛寺”之称。 门票 35元 交通 从呼和浩特火车站乘坐 1 路公交在维多利商厦站或民族商场5 站下车,换乘26路到武警医院,下车后步行几分钟可到达大召寺。 席力图召 席力图是蒙古语,意为“首席”或“法座”。 席力图召汉名“延寿寺”,为康熙所赐。该召坐落在呼和浩特旧城玉泉区石头巷北端,坐北向南。 席力图召是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的寺庙,距离大召仅为100米。该处原是一座小庙,后经清代的重修与扩建,才成了现在的规模。 大经堂是席力图召的主体建筑,金碧辉煌;大殿采用藏式结构,四壁饰以彩色琉璃砖,殿前立有康熙皇帝御制的“平定噶尔丹纪功碑”;召庙的东南隅有一座白色的喇嘛庙,高15米,颇为雄伟。席力图召是呼和浩特现存最精美的一座寺庙,每年还会在这里举行佛会、跳恰木等宗教活动,热闹非凡。 席力图召有四个附属寺院:广寿寺( 在东乌素图村老园子西) ,永安寺( 又称哈达召,在大青山后达茂旗) 、普会寺(在达茂旗锡拉木伦,即召河) 、延禧寺( 又称巧尔齐召,在呼和浩特市旧城五十家街) ,均建于康熙年间。 门票 30元 交通 从旧城北门乘6 路公共汽车在小十字下车可达。 内蒙古博物院 内蒙古博物院座落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院,也是国内外游客到内蒙古旅游、领略内蒙古的历史与草原文化的重要“驿站”。 内蒙古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和中山路交汇处,是省区综合性博物院,也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院之一。博物院全年对外开放,展览主要有“内蒙古生物陈列”、“内蒙古历史文物陈列”、“内蒙古近现代文物陈列”和“内蒙古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四部分内容。 门票 免费 交通 在呼市火车站乘坐1 、5、13、21、22、24、34、303 路可到;或在新华广场换乘旅游观光巴士到内蒙古博物院。 格根塔拉草原 格根塔拉位于杜尔伯特草原深处,距自治区呼和浩特市140公里,柏油路宛如一条黑色的丝带一直延伸到旅游点。属国线景点。格根塔拉旅游点每年 8 月15—8月25日,都要举办旅游那达慕,这个时候也是避暑的极好时光。 游客来到这里可身着蒙古袍,脚蹬蒙古靴,跨上追风的骏马,乘上稳健的骆驼在草原上漫游;可以在篝火的映衬下,欣赏蒙古民族歌舞;可以在热情的敬酒歌声中,品尝醇厚清香的马奶酒、清香扑鼻的手扒肉和烤全羊。 每年的8 月份,是举办那达慕盛会的季节。这里每年定期举行一次隆重的大型庙会,每月一次小型庙会和一年一次的祭敖包活动,在祭敖包活动中,可见到蒙古族传统的摔跤,骑马,射箭等精彩竞赛。 交通 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距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128 公里,乘车从呼和浩特出发只需2 小时。呼和浩特各长途汽车站有路过车辆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