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时间方位
1,在冬季,太阳升起时在东偏南方向,落下时在西偏南方向;而在夏季,太阳升起和落下分别是在东偏北和西偏北方向。
2、在纬度不一样的地方,太阳轨迹“倾斜”的程度也不一样。天球赤道与地平线相交的两个点就是正东和正西。可以看到,夏至太阳升起是在东偏北方向,而落下在西偏北方向。
3、在夏至日太阳中天时,也就是地方时是正午的时候,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的太阳在天顶偏北方向,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在天顶偏南方向。
4、在春分和秋分的时候,太阳的“轨迹”就和天赤道重合。也就是说,一年里只有春分日和秋分日的太阳是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的。
5、可以看出,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都是处于偏南方向,这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不会出现在天空的偏北方向。
太阳方位角与时间
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统称为地方时.受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即“东早西迟”),因此,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依据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两地若经度相差1°,地方时就相差4分钟.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的地区昼长越长,在纬度高于一定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非太阳直射的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长越长,在纬度高于一定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太阳方位与时间
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解析:
太阳直射,就是太阳高度角为90度时的情况。
二分日(春分秋分)太阳直射点都在赤道,但移动方向不同。春分日太阳向北移动,秋分日太阳向南移动。
二至日(东至夏至)太阳直射点都在回归线,冬至日在南回归线,夏至日在北回归线。移动方向冬至日向北移动,夏至日向南移动。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的时间。春夏秋冬是依照太阳直射地球的直射点的位置来分的而南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的最北和最南端。
也就是说太阳能直射到的地方只有南北回归线以内。而赤道正好把它分为两段,一段在北半球,一段在南半球。这样,当太阳直射到北半球时(即夏至左右)北半球天气比较热,就是夏,太阳直射到南半球时(即冬至左右)南半球天气比较冷,就是冬。
当太阳直射既没有太靠近北,又没有太接近南时(即春分或秋分左右)就是春或秋。也就是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在全球全世界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而立春,夏,秋,冬会因地区的不同而改变。
太阳高度和方位随时间变化
随着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随之发生规律的变化,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
太阳每个时间段的位置
在古代的时候是按十二时辰来计算一天的时间,分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每个时辰相对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在古代是没有钟表可以看时间的,都是通过天气或者看太阳的方位来计算时间。自从到新世纪中国时间就分成24小时,凌晨早上中午下午晚上按24小时制是通过时间耒区分的,应该是每三个小时为一个时间段,O点~3点是拂晓,3点一6点黎明,6点一8点是清晨,8点一12点是上午,12点~18点是下午,18点~23点是晚上,但是有的地方来划分时间段估计有所差别,大致还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