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旅游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订酒店、机票|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首页 好玩见闻旅游资讯出行攻略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资讯

应县木塔的位置选择(应县木塔位于)

关键词:应县木塔位于发布时间:2023-08-05 22:48责任编辑:蔡小东

应县木塔位于

应县木塔简介:  应县木塔本名叫做佛宫寺释迦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为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外观是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九层高塔全部用红松木建造,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全塔无钉无铆、精巧绝伦,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  应县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9月,它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全世界最高的木塔”。但是,这还不算是它的最神奇之处。要说应县木塔最神奇的地方,莫过于它虽然不费一钉一铆,却历经风雨,屹立至今。 应县木塔结构特点:  应县木塔全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不用钉不用铆。木塔每层檐下及暗层平座围栏之下,都是一组挨一组的斗拱,转角外更是三组斗拱组合在一起,犹如多朵盛开的硕大莲花。据专家统计,应县木塔共使用54种240组不同形式的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使用斗拱最多的塔,堪称“斗拱博物馆”。  应县木塔的内部结构与现代建筑中的“圈梁”近似,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对木塔颇有研究的应县文管所原所长马良先生说,木塔之所以能抗这么大的地震,现代科学已找到答案,这是因为木塔明层夹暗层,形成了刚体结构和柔体结构的有机结合。每遇大地震,这种结构便会将巨大的冲击释放掉,足见其整体结构的科学合理。  一是通过石座层、地宫和笔尖状的结构降低了木塔的重心,使它能够抗倒伏。木塔的重心应在地表附近,重心贴地是它经历唐山大地震依然不倒的重要因素。  二是通过卯窍结构形成了套筒框架,使它能够抗撕裂、分解。卯窍结构是木塔的关节,卯窍的抗震性能使它在地震中避免了裂解。木塔有内外两圈柱网,各层通过柱、梁、斗拱嵌套在一起而形成套筒结构。辽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进一步创新,在结构中大量使用斜撑构件,保证了结构刚性,改变了传统的四边形体系。由柱头枋构成的闭合木框起着圈梁作用,木塔的结构体系犹如一个刚性很强的八边形套筒,其中卯窍在框架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  三是经典的卯窍结构——斗拱犹如汽车上的减震系统,它的摩擦力和旋转能吸收地震中的能量。由于斗拱系统本身是由若干小木料即斗、拱等卯接在一起,相当于许多小型的悬臂,它们能够调整倾角、平衡弯矩,因此在受到地震、炮击等异常震动时,斗拱成为一种阻尼装置,通过斗拱卯窍间的摩擦、错位,可以消耗掉外来的巨大能量,使得木塔具有较好的抗震、抗冲击性能。即使在现代,这也是理想的抗震结构。卯窍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使应县木塔在受到多次地震甚至炮击之后依然屹立不倒。可以说,卯窍结构是藏在应县木塔里的灵魂。

应县木塔位于哪个乡镇

        应县木塔。

        中国砖石古塔,数量多,精品多,唯独木塔,极为稀少,幸运的是,山西保存了一座木塔,极为珍贵,它就是应县木塔。应县木塔是中国最古老最高的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原来叫佛宫寺释迦塔,塔身建在四米高的台基上,总高大约67米,内部供奉佛牙舍利,堪称瑰宝,所以说,应县木塔,无论在塔建筑本身,还佛教文化价值上,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木塔”。

应县木塔位于河北境内

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的佛宫寺院内,有一座塔高67.31米的八角形九层木塔,这就是中国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一座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这座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的木塔已经有近千年历史,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与意大利比萨斜塔,法国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大同五台山吗?

1、广胜寺 飞虹塔

飞虹塔位于山西洪洞县东北部霍山的广胜寺,始建于汉代,前身是阿育王塔。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现塔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历时12年建成。塔平面八边形,是有十三檐的楼阁式佛塔,高47.6米。除底层为木回廊外,其他均用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由于其塔身五彩斑斓如雨后彩虹,故名“飞虹塔”。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它和曾在这里珍藏的《赵城金藏》、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如果你是一位古塔爱好者,或者你喜欢琉璃,那一定要来这里看看这座国内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

2、普救寺 莺莺塔

莺莺塔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内,它既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又与法国巴黎钟塔、意大利比萨斜塔、摩洛哥的香塔、匈牙利的音乐塔及缅甸的摇头塔等同称“世界八大奇塔”。莺莺塔之所以被称为世界奇塔,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声学效应——“蛙鸣”,这种效应在方志中被称为“普救蟾声”,并被列为“永济八景”之一。“普救蟾声”可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省宝轮寺塔及四川省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相媲美,被誉为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几百年来,这一奇异的效应成为普救寺的一大奇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并为之赞叹称绝。

此外,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中描述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后来莺莺塔也因此而闻名天下。当年,张生赴京赶考,途中遇雨,到普救寺游玩。在寺内看见了扶送父亲灵柩回乡时滞留在寺内的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张生处西轩,就在大雄宝殿的西侧。莺莺和她母亲、侍女红娘居住的梨花深院,就在大雄宝殿的东侧。现在沿当年张生游历过的小径重建了梨花深院、后花园、跳垣处等,并塑造了一组佛像和《西厢记》人物蜡像,依照《西厢记》剧情再现了一幕幕戏剧场面。闲暇时刻,来莺莺塔处听一下流传着的爱情佳话也别有一番风味奥。

3、永祚寺 双塔

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的永祚寺的双塔为世人所瞩目,历代的地方志书都把“凌霄双塔”作为古太原城的八景之一。它是太原现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两塔犹如一双孪生姊妹,相映成趣。凌霄双塔,还有一个美丽动听的别称——文笔双峰。这两座形同孪生的姊妹塔,一个是创建于先的“文峰塔”,一个是继建于后的“舍利塔”。所谓“文峰塔”,是风水塔,即古人为改变此处风水而建。它的造形虽取之佛教的浮图,但是,与佛的教义和佛门没有丝毫的关系。而“舍利塔”则是佛门的圣物,是奉供佛舍利子,藏佛经,受佛门弟子瞻仰、顶礼膜拜的宗教建筑。这正是永祚寺“凌霄汉塔”,近在咫尺,本质相去甚远的差别。如今的双塔寺是太原市的地标,太原市市徽中双塔寺是设计之一。

4、佛宫寺 释迦塔(应县木塔)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木塔底层大门对面有一尊高大的如来像,坐在一个巨大的莲花台上。这个莲花台被八个力士扛着,个个力举千钧,形象生动逼真。这八个力士本是驻守八个方向的护法天神,乘如来古佛外出讲经说法之机,汇聚一处,私下凡尘。释迦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释迦塔1961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是现存最高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全塔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用一根铁钉,全塔共应用54种斗拱,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

5、塔院寺 大白塔

大白塔的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座落在塔院寺内,实际上塔院寺也因其得名。大白塔是五台山的一大标志,也是五台山的象征。此塔其规制与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基本相同,但其规模、规格要比北海的那座白塔大好几倍,北海的白塔塔高只有15米左右,而五台山的这座白塔塔高达50余米,全为实心修筑,建成实心塔是因为佛教讲究的就是诚心实意。大白塔曾斥巨资重新修建,整个塔身高大挺拔,气势恢弘,雍容高贵,为四大佛教圣地之首的标志。

6、文殊发塔

文殊发塔在塔院寺方丈院后边,和方丈院仅一墙之隔。塔的形状和大白塔相仿,但没有大白塔高,也不象那样雄伟,它的高度仅两丈余。这座塔也有一个传说故事。相传文殊菩萨化成贫妇的头发藏在这座塔下,故此塔叫做文殊发塔。

传说在北魏年间,大孚灵鹫寺每年三月庙会,设“无遮斋 ”,不分僧俗,不别贵贱,也不分男女老幼,凡是赴斋者,都给饱餐一顿。文殊菩萨化作一位叫花女,带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和一只狗前来讨饭,虽说是施斋,但按照习惯布施多少还是得放点的,这女叫花子没钱,留剪下一缕头发作为布施,布施不多但要求却不少,知客师耐着性子给她和两个孩子及那条狗都分了饭,但这女叫花子说肚子里还有个孩子要吃饭,惹得大师大发雷霆。这时文殊菩萨腾空而起,现出真身,并念了一句偈语: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尽,其如憎爱何?事后知客僧,为了弥补心灵上的内疚,他把所看到的文殊菩萨、于天童子、狮子腾空而起的形象,刻在一块矩形石板上,偈曰四句话也刻在石板的右上方,以示留念。

7、汾阳市建昌文峰塔

汾阳文峰塔建于明末清初,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城区以东2公里的建昌村,该塔共十三层,精确高度为84.93米,雄伟挺拔,高度位于全国砖结构古塔之首。是我国文峰塔中的杰出代表。2006年5月25日,山西省汾阳市文峰塔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是古代人民为使当地文风、文脉顺达,多出人才,根据风水理论而建造的,具有观赏性和标帜性双重意义的建筑,遍布全国各地州县,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同时也是儒、释、道三种思想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汾阳文峰塔,雄伟挺拔,高度位于全国古塔之首,是我国文峰塔中的杰出代表。

8、太谷无边寺白塔

无边寺,位于太谷县城西南隅,俗称白塔寺、南寺。太谷有一句俗话,“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这是因为无边寺始建年代很早,并且寺内建有白塔,所以就以塔命村名,是北周阳邑县的所在地。白塔是太谷县城的标志。相传古代开科取士之年,有白鹤降落塔顶,落鹤几只,太谷县就有几人皇榜标名,因此太谷人把白塔视为吉祥之物,世代相传。塔北部,依次有过殿三间、正殿五间,原有佛像,现已无存。寺的东西两侧,还建有碑廊、厢房、藏经楼、配殿、禅院等。现今,殿宇内辟为陈列室,陈列赵昌燮的书法艺术及古木器、刺绣等工艺品,殿宇间花草繁茂,彩绘一新,是太谷县城的主要旅游胜地。

应县木塔位于哪个城市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景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

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2020年10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文介绍:20世纪90年代初,木塔修缮就正式立项,修缮方案却"难产"近30年 。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哪里

山西唯一的,也是中国唯一的,世界唯一的辽代木结构塔山西应县木塔。距今已经950年了,它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存在的完整的全木结构阁楼式建筑,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外面看五层六檐,因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塔高大雄伟,建筑结构精致巧妙,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

应县木塔位于佛宫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个木塔用红松木料构建,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应县木塔位于我国哪个省

       山西是我国的古建筑之乡,山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统全国重点文物古建筑排名全国省份第一位,有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的美誉。

(1)“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大同南约70公里。它建在应县城佛宫寺的山门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它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顾名思义,木塔确是全部用木建成的。木塔通高67.13米,底层直径为30米,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外观是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塔内各层,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斜撑、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个塔连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壮观。据测,建筑该塔实用木材3500立方米以上,重达3000吨左右。

        木塔自建造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长期经受风雨侵蚀,并曾遭受军阀炮击以及多次强烈地震,虽有轻微倾斜,仍巍然屹立。实践证明,它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以及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2)“万荣飞云楼”:万荣东岳庙位于山西省万荣解店镇东南角。

万荣东岳庙的始建年代不详,唐代贞观时已经存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至大德元年(1297年)重新修建。

      “万荣有座飞云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想必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您是听说过的。的确,飞云楼是万荣东岳庙景区内古代建筑的最杰出代表,也是整个万荣县城里极具文化底蕴的标志性建筑。其建筑高度为23.19米,它和应县的木塔相互辉映,被誉为山西的“南楼北塔”。

        飞云楼的建筑主要有四个特点:第一它是纯木结构。无论大小接口均用榫铆套之,没有一个铁钉;第二个特点是它的底层为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五间,南北直通,木柱林立,中间有四根通天柱直通楼顶,周围有32根木柱巧妙地联成棋盘状,共同支撑楼体。在楼底您可以清楚地看到通天柱,它的单根高度达15.49米。第三个特点是它明三层暗五层:二、三层各出抱厦一间,皆有栏杆维护,又用两平柱分为三间,上筑屋顶,山花向前,下面用穿插材料承托,结构巧妙。第四个特点是三层四滴水,十字歇山顶,全楼共有345组斗拱,外观玲珑,构成该楼极其丰富的轮廓线,并且形态变化多端,如云朵簇拥,鲜花盛开一般,各檐翼角起翘,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又因斗拱层叠,如云带缠绕,因而得名飞云楼。

         由于飞云楼建筑巧夺天工,堪称我国古代建筑之奇葩,所以长期以来,民间又传说,飞云楼为祖师爷鲁班所建,其实,这只是万荣人在今天以飞云楼为自豪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用来形容飞云楼建筑的精奇绝伦。

(3)“袄神楼”时代:清地址:介休市顺城关正街东,是原祆神庙的组成部分,楼因庙而得名,是一座门楼、乐楼与过街楼相接合的楼阁式建筑。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庙毁,万历年间改建为三结义庙,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至康熙七年(1668年)又对结义庙进行重建。乾隆五十年(1786年)建祆神楼。

        祆神楼位居庙前,既是山门,又是点缀街心的过街楼。平面呈“凸”字形,凸出的部分为过街楼,面宽进深各三间,东、西、南三面通道,高二层,中设平座,上施重檐。楼较宽的部分下层为山门,上层为乐楼。下层山门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周设围廊,空间敞朗,山门腰间平座与过街楼平座衔接,上铺楼板,形成向庙内献神演戏的乐楼。乐楼居于山门门庭上部,楼身两侧设八字影壁,楼上部重檐,加上腰间平座勾栏实为四层。楼内四根通柱直承上层梁架,山门戏楼上下叠构,楼顶十字歇山式,全部以琉璃脊饰瓦件覆盖。

(4)“万荣后土庙,俗称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城西南40公里黄河东畔。汉武帝时庙在汾阴,据碑刻记载,这里历史上曾属于著名的“汾阴睢地”,自汉武帝时,汾阴后土庙已成为历代帝王祭祀地神,祈福育民的胜地。汉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63年)建汾阴庙,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6年)建后土祠。此后,东汉、唐、宋各代屡次兴建,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祠庙规模宏阔,祀势极盛。后来屡遭黄河水患,后土庙被淹没。清同治九年(1874年)易地重建于今址。现存建筑以晚清所建居多,但山门仍为元建,秋风楼为明代遗构,上存有汉武帝《秋风辞》元代碑刻。庙址坐北朝南,总平面呈南北长的矩形,占地面积约17600平方米。沿中轴线有山门、戏台、献殿、享亭、圣母殿、秋风楼,献殿两侧为东西五虎殿,圣母殿东侧为碑亭。山门是以三开间歇山顶为主,两侧歇山式便门与山门联构一体。后檐插廊制成献神乐楼,庙内并列戏台两座,与山门内倒座戏台连系在一起,平面上呈“品”字形,故俗称“品”字戏台。

秋风楼位居最后,建于高台之上,楼身三层,高33米余,面宽、进深各五间,楼顶为十字歇山顶。楼内设有金柱12根,直通楼顶。秋风楼辉宏典雅,挺拔秀美,为中国楼阁建筑中的佳作,以存有元刻汉武帝《秋风辞》碑而著名。后土庙内存铁钟、铁缸、石香炉、抱鼓石,以及宋刻“萧墙碑”、金刻“庙貌碑”、元刻“秋风辞”碑等珍贵文物。

1996年11月,万荣后土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你去过山西吗,很多人只知道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五台山,这些著名的四大名楼很多人却不知道。

应县木塔百度百科

答: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县木塔位于哪里

应县木塔被吉尼斯世界记录认定为全球最高的木塔,整座木塔通高67.31米,没有使用一颗钢钉,完全是凭借木材之间的榫卯以及其他连接方式结合在一起的。萊垍頭條

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哪个方位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塔高67.31米。其外观虽是五层,但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

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这座木塔历经了千年风雨、多次地震甚至战争炮火的考验,屹立至今,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中国现存应县木塔本名叫做佛宫寺释迦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公元1195年增修,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它是古建筑中的瑰。

旅游资讯推荐

油菜旅游网——美好的风景等你去发现。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864@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118号-6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ycdyx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