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觅渡桥图片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青年瞿秋白开始投身革命洪流。五四运动后,他以记者身份赴苏俄实地采访,亲身感受到无产阶级革命的蓬勃伟力。1923年1月,瞿秋白回国。诗歌《赤潮曲》就创作于这个时期。
瞿秋白在苏俄期间,写了大量反映十月革命后苏俄社会主义成就和建设的报道,有力地传播了马克思和列宁主义。1922 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青年瞿秋白
瞿秋白回国后拒绝到北京政府外交部任职,以清贫之身先后主编、编辑了《新青年》《向导》《前锋》等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这一时期,他撰写了200多篇文章,以极大的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常州三杰纪念馆宣教科副科长郭婷婷:
封面是他亲手设计的,《新青年》三个字是他亲笔题的。在第一期叫“共产国际号”上,他就发表了自己翻译的《国际歌》和他创作的《赤潮曲》。
《赤潮曲》的旧曲取材于昆曲曲牌“新水令”,瞿秋白根据音调旋律将创作的《赤潮曲》新词重新填入曲中。刊登之后,《赤潮曲》迅速在广大工农群众中歌唱流传,此曲也被中国近代音乐史学家汪毓和先生称为“中国最早的工农革命歌曲”。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致力于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了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江苏理工学院副教授马凌:
在这样的一种严峻的形势之下,秋白同志(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澎湃的政治热情和乐观的精神鼓舞着人们继续战斗。
中央红军长征后,瞿秋白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不幸被捕。面对敌人轮番劝降和高官厚禄利诱,瞿秋白宁死不从,淡然走向青山脚下,一路用纯熟的俄语高唱自己配译中文歌词的国际歌,优雅地盘坐在一处草坡,微笑着就义,临刑前只说了一句“此地甚好”。
瞿秋白英勇就义前的照片
瞿独伊是瞿秋白唯一的女儿,今年100岁,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瞿秋白遇难时36岁,那一年,瞿独伊14岁。瞿独伊:
那个时候很小,他牺牲的时候我哭出病来了,我始终不明白,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哪一个是我的父亲?
毛泽东曾高度赞扬瞿秋白: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一个本可以成为文化巨匠的文弱书生,因为信仰,笑对死亡。而在他站立的队伍里,还有他的同乡张太雷、恽代英,人称“常州三杰”,作为中国革命早期的领导人,他们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常州三杰
百年后,迎着春日朝阳,常州觅渡桥小学的学生深情朗诵着校友瞿秋白的《赤潮曲》。如今,以瞿秋白命名的“秋白书苑”遍布全城。“常州三杰”的精神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苏州觅渡桥图片
1、同里古镇
同里古镇是我国的AAAAA级景区,这里属于非常典型的水乡古镇,四面环水,户户通舟,如同诗句“小桥流水人家”所描述的样子,也是因此被冠以“东方小威尼斯”的称号。
2、苏州古运河
苏州古运河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这里不仅可以观看到美丽的苏州古城,还有非常多的历史文化遗迹,盘门、古胥门、觅渡桥等著名景点也都在附近,会让你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韵味。
3、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中国南方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园林中以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为著名,被誉为苏州四大古代名园。拙政园,在苏州城区东北隅娄门内,为苏州四大古代名园之一。
拙政园最初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在元代时将其改建为大宏寺;到了明代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辞职还乡,买下大宏寺遗址并改建成宅园,取名为“拙政园”。
4、周庄古镇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蕴涵。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
5、苏州天平山
苏州天平山位于苏州灵岩山北,海拔221米。因山顶常有白云缭绕,故称白云山。又因山顶平整而名天平山。还称范坟山,因范仲淹先祖祠墓在此而得名。
6、苏州木渎古镇
苏州木渎古镇位于苏州西郊灵岩山麓,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独特的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少有。木渎更是江南唯一的园林古镇。其深厚的文化蕴积,幽雅的园林环境,脍炙人口的历史传说,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7、虞山尚湖景区
虞山尚湖是国家级AAAAA级景区,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也是苏州文化的载体,是吴文化的发祥地。虞山尚湖附近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了96%以上,属于国家级森林公园,特别值得一游。
8、白马涧龙池景区
白马涧龙池景区是非常著名的休闲度假胜地,每当到了节假日,这里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白马涧龙池的景色也是非常优美的,环山相拥,水质清澈见底。
9、苏州园林博物馆
苏州园林博物馆创建于1992年,这里是国内第一座和园林相关的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最具中华特色的园林艺术温和理水、花木、建筑等造园手法,非常具有特色和意义。
10、虎丘风景区
虎丘风景区为我国AAAAA级景点,也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著名史书《史记》中就曾描述过虎丘
杭州觅渡桥路
密渡桥又称觅渡桥、灭渡桥,在今华浙广场附近,今桥已废,但密渡桥路尚在。旧时,武林门外城河(京杭大运河)向北有一支流和上塘河相连,觅渡桥就在此支流和城河相交处。民国《杭州府志》卷七载:“觅渡桥,一作灭渡,泄泛洋湖水北抵德胜桥,转东过兴福桥出东新关。”江苏也有桥名为觅渡桥!
觅渡桥在哪里
据我所知,苏州现代大型桥梁应该是太湖大桥和苏州湾大桥,但是古桥也很有名。那我就细数一下在历史上最有名的10座古桥
1、觅渡桥,
2、乌鹊桥,
3、枫桥,
4、宝带桥,
5、普安桥,
6、弘济桥,
7、双桥,
8、东庙桥,
9、吴门桥,
10、万年桥,
渡僧桥在哪里
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
桥上的人把桥当作了路,踩着蹈着。人总是这样的,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长,有权阻止任何东西;桥下流着的水把桥当成了弱者,“哗哗”地琉着,这是一种嘲笑,笑桥无法阻止它那汹涌的波涛。
你是否会有同样的感觉,如果有就错了。每个人过桥的时候,总会弯下腰像奴才一样,我没见过哪个人挺着腰板走过这桥。
水更是可怜的,明明已从桥的胯下钻过,却还以为自己是如何强大,这也许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吧!强者,总像桥那样默默无闻,桥可谓是“大智若愚”的典型。 桥的学名叫万年桥,我称她友情之桥。
它曾陪伴我们走过幼稚,走过童真,走向靓丽的花季。古老的徽州文化造就了你,座座嶙峋的牌坊托举着你,细细柔柔的炊烟笼罩着你,双双深情的明眸挂念着你。
啊!亲情之桥——友情之桥,纯洁的色彩,矫健而有不失优雅的身姿,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缕春风,一抹阳光 听,桥下传来鸣琴一般淙淙的水声。它,就是太平桥,一座饱含我童年与亲情的桥。
用坚实宽厚的脊梁.背起了沉甸甸的希望,而它自己,却累弯了腰板。 苏桥美,美在建筑。
玉环似的石拱桥,曲线优美柔和,置身桥上,清流可掬。单孔拱桥高大者驼峰高耸、气势雄伟,小巧者玲珑端庄、古朴典雅;多孔桥如一串珠链,使河面平添无限姿趣。
平直小桥桥面与岸持平,人行其上恍如凌波微步。至于九曲桥,则蜿蜒水面,尽得水趣。
还有带屋顶的廊桥,架于两楼之间,两旁朱栏碧槛,掩映生姿,倒映水中俨然海市蜃楼,桥影欲飞。苏桥美,美在题名。
有以货物命名的醋坊桥、枣市桥、鸭蛋桥等,有以景色命名的日晖桥、青山桥、绿水桥等,有以造型命名的门桥、城桥、亭子桥等,还有以花木、动物、吉祥含义命名的水仙桥、鹤舞桥、福寿桥等,桥名灿如花锦,雅俗共赏。苏桥美,美在诗词点缀。
唐代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诗,使枫桥伴随寒山寺钟声名播南北。白居易的清词丽句,引人与之同寻“乌鹊桥红带夕阳”以及“扬州驿里梦苏州,梦里花桥水阁头”的美景。
苏桥美,美在具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与白娘子、许仙有关的吉利桥,琴高乘赤鲤升天的乘鱼桥,用柳枝作渡船的渡僧桥等,莫不发人遐想。
桥,成了家乡的一道特殊的风景。家乡的桥,不仅多,而且美。
家乡的桥,美的不光是桥本身,就连桥下也是一幅幅迷人的画卷。大川河的桥底下,被颇具匠心的人们种满了花草,从桥上走过,一年四季都有怡人的美景。
春天的嫩草刚给河床铺了一张柔滑的绿地毯,夏天的花儿就迫不及待将它装点成五彩。秋天,河床里的芦花汀草茫茫一片,给你以走进大草原的错觉,在这样的前上走过,连心也为之开阔。
而一座座汾河桥的两岸,循堤岸建起了秀丽多姿,风采迷人的汾河公园。或红或绿的灌木被修建成美丽的造型;椰树般的路灯摇曳着南国的风情;花砖拼砌的小路延伸出一个个甜美的憧憬,整个的汾河两岸,就是一个风情绝佳的长廊。
这桥,隔断了苦涩,连起了甜美;这桥,送走了贫困,迎来了富裕;这桥,送出了家乡的乌金滚滚,迎来了各地的财富滔滔,这桥,以自身的风采装点着家乡,亮丽着家乡,使这一黄土高原上的小镇成为塞上江南、人间天堂。能不爱家乡的桥?能不爱家乡? 桥啊,家乡的桥,民族的桥,你一端连着昔日的贫困,一端连着今日的繁荣,坚实的桥墩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屈的个性。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伟大的中国成功架设了一座座通向小康、走向世界的理想大桥。 我见过那巍巍的穿山越岭的铁路桥,也见过那雄壮的索桥,但始终不能忘掉却是故乡的那座弯弯如月的小桥,卧在那清清的小河上。
“虹桥卧波”,小桥在我的记忆中,是那样的清晰,是那样亲切,还时时走进我的梦乡 故乡的小桥是有青石砌成的,桥面是十分平整光滑,桥的两旁是抚摸光滑了的小石柱护体,小桥离水面很低,似乎一伸手就可触摸水面,其实还远得很,河底历历可数的卵石,小虾在石间嬉戏、鱼儿在石上休憩和卵石旁长着绿油油的丝草在水波中荡漾,与倒影在水中的柳影相互辉映。 啊!故乡的石桥,愿你挺起坚强的脊梁,载着勤劳淳朴的乡亲,连同他们的未来和希望,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石板桥同溪水相伴,和大地相依,与日月相望,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石板桥除赤裸硬朗的身躯外,一无所有。
它不辱使命,承载践踏,或步履匆匆,或步履轻盈,身上有数不清的一双双脚印,有长年风雨雪霜侵蚀的斑驳痕迹,它饱经岁月沧桑,备尝世间凉热。石板桥永远那样甘于寂寞,永远那样敞开胸怀,不分寒暑,不分夜昼,把人们从彼岸迎来此岸,从此岸送往彼岸,走向山外,走向四方。
坚忍不拔的个性,默默奉献的品格,平等相待的风采———我的故乡的石板桥! 故乡的桥,大人眼里的故事,孩子眸中的跳台。 哦!你依然是我记忆中的故乡的桥,童趣浸润了你,故事神秘了你,而你造就了奋进的勇气和力量。
一个又一个年轻人踏过你坚实的躯休走了出去用汗水和智慧营造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空,而你那沧桑的容颜里也写满了欣慰的笑意。 每当我回到故乡的时候,我都恭恭敬敬地走上石桥。
不仅是因为它的神秘、它的诱人、它的铁骨傲气。
2. 关于桥的优美句子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 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相和歌辞·江南曲)韩翃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
(相和歌辞·相逢行)崔颢 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相和歌辞·常林欢)温庭筠 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
(舞曲歌辞·屈柘词)温庭筠 夜夜愁君辽海外,年年弃妾渭桥西。(杂曲歌辞·妾薄命)刘元淑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杂曲歌辞·壮士行)刘禹锡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 扬州桥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
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杂曲歌辞·江南三台其一)王建 金谷园中柳,春来已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杂曲歌辞·祓禊曲) 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
(赋西汉)魏徵 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阙题)杨师道 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
(和銮舆顿戏下)虞世南 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文德皇后挽歌)朱子奢 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
(游侠篇)陈子良 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安德山池宴集)上官仪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
(咏史其二)卢照邻 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还京赠别)卢照邻 虹桥分水态,镜石引菱光。
(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药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和长孙秘监七夕)任希古 星桥他日创,仙榜此时开。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宗楚客 洛桥瞻太室,期子在云烟。(韩观主赠杜侯杜四)宋之问 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
(送赵司马赴蜀州)宋之问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灵隐寺)宋之问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 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李峤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二)杜审言 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
(感怀)董思恭 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蒲津迎驾)宋璟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
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 (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崔融 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虚。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刘宪 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宝马金为络,香车玉作轮。
(上元夜效小庾体)陈嘉言 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南望龙门北朝市。(长相思)苏颋 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
(畴昔篇)骆宾王 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
(送吴七游蜀)骆宾王 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游石淙山)张昌宗 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
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 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
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 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
(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 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
(东都酺宴四首)张说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张旭 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桥因倒树架,栅值垂藤缚。
(燕子龛禅师)王维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晓行巴峡)王维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江南旅情)祖咏 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故人斗酒安陵桥,黄鸟春风洛阳陌。
觅渡觅渡渡何处
本书收集著名散文作家梁衡近年苦心创作的散文精品五十余篇,集中展示作家的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
收入本书的作品多以写人为主.有铁甲烈马、威风凛凛,以武起事又以文为业的大词人辛弃疾;有被皇家发配边荒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位功臣林则徐;有以文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直面人生的瞿秋白;有胸怀博大、因一生的“大无” 而铸成人生的“大有”的周恩来;有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追求着那遥远的美丽的西部歌王王洛宾;也有挺立在智慧高地,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镭的发现的伟大女性居里夫人……收入本书的《把栏杆拍遍》、《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晋祠》、《读柳永》等篇,一经问世,即广为传诵,成为名篇佳作,并为多种课本及教材选用.此外,作者的一批极具个性与人文内涵的山水散文,也在本书的收集之列.
作者写人突出文学与政治纠葛的背景,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现,因此,作品大多视野宏阔,充满磅礴气势.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体,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同时也赋予作品以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