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仓桥是哪里
西溪,为始建于西汉中叶的一个古镇,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流传着董永与七仙女的传奇故事。而与这个传奇故事有关的地名传说却更为当地群众所津津乐道,久传不衰。 西溪镇西北角有一小村庄,叫“董家舍”。传说,东汉初年董永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早在南宋时的《方舆胜览》中就有记载:“海陵西溪镇,汉孝子董永故居。”清嘉庆《东台县志》详载:“汉董永,西溪镇人,父亡,贫无以葬,从人贷钱一万,以身作佣……”。所以说“董家舍”与董永有关是有一定依据的。 西溪镇北有一水塘,叫“凤凰池”,昔日池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传说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常来此沐浴。凤凰池后建有“天女庙”(久废)。西溪西南面有一村庄叫“鹤落土仑”,传说七仙女深为董永的勤劳和孝心所感动,一日在众姐姐的帮助下,乘鹤下凡来到人间,七仙女乘鹤下凡之处,得名“鹤土仑,即今台南镇社东村,东庄叫“鹤东”,西庄叫“鹤西”。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天长日久,十八里河口旁边的村庄也成了“河口”村(今属台南镇)。 西溪西广福寺后院内有一口古井,叫“缫丝井”,大旱之年不涸,传说是七仙女当年为帮助董永赎身而替曹长者家织300匹云锦时汲水缫丝的一口井。清嘉庆《东台县志》载:“井口小而中宏深,味极甘,大旱不涸,每至春深,井生草根长丈余,人以为仙迹云”。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年),巡宰李诚莅临西溪,查看了这个遗迹,建亭其上。当年九月亭建成,坚朴实得宜。亭的梁柱上还雕刻着水藻形的花纹。兴化顾繁在亭上作《缫丝井亭记》。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西溪巡检刘文奎又在此修亭作记。日军入侵前,井上还有凉亭,四角凌云,翼然欲飞;井旁石碑上有亭记,日军入侵后,亭毁井存。传说,董永和七仙女一月还清了曹长者的债务后,夫妇来到西溪南面的“董家垛”,安居于“寒窑”,从此过上了男耕女织的新生活,此地也由此得名“新生”,现为广山镇新生村。 数月后,王母娘娘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为震怒,遂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赶至西溪“南仓河口”,夫妇二人抱头痛哭,生离死别。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抓上半空,她扔下脚上穿的一双绣花鞋给董永留作纪念,一只落河东,一只落河西,落鞋处分别得名“东鞋庄”和“西鞋庄”,两庄又合称“双鞋庄”。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将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钗向地面划出一条河,阻挡住追赶的董永,并用双钗插地,凿成两口井,一井河东,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绝别,永无相见之日。后人为怀念善良美丽的七仙女,为井取名“双钗井”,又名“金钗井”;为河取名“辞郎河”。 辞郎河边有个村落,得名“辞郎庄”(今属广山镇)。七仙女别董永凌云而去,后人在河上建“凤升桥”,俗称“南仓桥”(即今牛桥,旧曾为西溪第一桥)旁边建“凌云亭”,亭久圮。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难容,她只好忍痛把儿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树下,托梦嘱董永领子。放孩子的地方由此得名“舍子头”(今为台南镇杜沈村)。董永得到儿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来到老槐树旁远眺,遥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归,全家团聚,董永伫立之处便得名“殷庄”,今属广山镇。 董永死后,后人有感于董永的孝心,为其建“董孝贤祠”,又称“董永庙”。有砖墙瓦盖四合院十余间,祠内供董永塑像,四时香火不断。院内有土建“董永墓”,墓有石碑,碑文为:“汉董孝子讳永墓——道光乙未里人修”。为了永久纪念董永,并将当地村庄取名“董家土仑”,后又改为“董贤乡”,现为台南镇“董贤村”。
仓桥属于哪里
绍兴仓桥直街全长一点五公里的绍兴仓桥直街由河道、民居、街坊三部分组成,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台门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水乡风貌。2003年获“二○○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一带文物古迹众多,不少历史建筑已被列入不同级别的文保单位或文保点进行保护,现将这一带部分文物建筑列表如下: 名称 ???????????????????年代 ??????????????????地址 ?????????????????????????????????????保护 级别 青藤书屋 ??????????明代 ??????????????前观巷大乘弄10号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珠桥 ??????????????明代 ?????????????仓桥直街北端 ????????????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姚家台门 ??????????民国 ?????????????龙山后街6号 ?????????????绍兴市文物保护点 冯家台门 ??????????民国 ????????????仓桥直街113号 ???????????绍兴市文物保护点 静修庵 ?????????????清代 ?????????????仓桥直街170号 ??????????绍兴市文物保护点 火神庙 ?????????????清代 ??????????????龙山后街 ???????????????????绍兴市文物保护点 张家台门 ?????????清代 ?????????????前观巷 ??????????????????????绍兴市文物保护点 邱家台门 ?????????明代 ??????????????前观巷 ?????????????????????????绍兴市文物保护点 凰仪桥 ?????????????南宋 ????????????鲁迅西路与仓桥直街交叉口 ?绍兴市文物保护点 从上表不难看出,台门实为仓桥直街乃至绍兴颇具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组织形态。所谓台门,是指平面规整,纵向展开的院落式组合的一个独立宅院,一般由天井、堂屋、侧厢、座楼、团地等组成。仓桥直街一带拥有各式台门达43个,对于一些被列为市文保点的台门,绍兴都按照原样要求进行了修复,以再现历史文化底蕴。我们在实地考察过程中选取了位于仓桥直街113号的冯家台门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调查。冯家台门建于1927年,现为绍兴市文物保护点。该台门为二进五开间院落,沿街石库门,大门用铁皮包并布满铁钉,从首道门到内院要经过前门厅、中门厅、仪门三道。前门厅两侧放置石凳,二道门共有四扇、中间两扇装有铜门环,六上方是红木匾额"颐庐"二字,边门供家人平时出入,第三道仪门上方刻砖雕。一进靠街五间楼房供客人居住,二进五间供主人居住,左右两侧以厢房相接,后院左右对称各三间矮房,中间布花池,两侧各一口水井。整个院落可算是仓桥直街中段最典型的台门了。 我们在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了解到,冯家台门历经了七十余年的使用,随着住户的增加,整个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平面功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损坏,门窗及细部局部残缺,但所幸整个木架构保存完好,而这对于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而言才是最为关键的。2001年,绍兴市对于该台门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其中采取的修缮原则为:保留原有的建筑平面布局,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在此基础上,屋面按原样翻盖,新添瓦尽量用旧瓦,墙面、地面、楼面按原样整修,门窗及细部按原样修复,一律使用旧材。厅堂陈设布亦置尽量恢复绍兴地方传统。 从我们对于冯家台门的实地考察来看,该台门的修缮基本上严格遵循了文物建筑维修“修旧如旧”之原则,整个台门院落完整地还原了旧时风貌,所有建筑构件也都尽可能地使用旧有材料,并没有发现现代的较硬的材料的使用。整座台门甚至都看不出有过进行修缮的痕迹,确实是展现了历史的真实性。 在2005年5月举行的浙江作家节期间,来自8个国家的作家穿梭于绍兴的仓桥直街,不时为随处可见的古建筑、古民俗所惊叹。台门、屋檐、古井……直街居民日常的生活细节让外国作家们津津乐道。 都说“流淌在2500多年历史长河里的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那么,仓桥直街应该就是这个博物馆里的一件杰作。日前,记者来到仓桥直街,和这个杰作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现场 原汁原味的绍兴老街 那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门前飘着杏黄色的酒旗,河里不时有乌篷船划过,石板路上是穿梭的人流。与相邻的绍兴城市广场的川流不息相比,仓桥直街始终透着从容与闲适。 仓桥直街位于绍兴城区的中心地段,全长1.5公里。沿河而建的老屋,每家后院都有一个小河埠,为绍兴城典型的“一河五街”格局。直街的街面由青石板铺成,东西两侧大大小小的台门就有43个。这些建筑基本上建于清末民国初期,也有一些是仿古的新建筑。 保护后的仓桥直街并不光鲜,也不算热闹,走在老街上,映入眼帘的依旧是斑驳的老墙和台门。说着绍兴话的老街坊在这里过着平静的生活。“台门”,称得上绍兴特色,它和北方的“四合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里面往往几户本家聚居在一起,比如“陈家台门”、“冯家台门”等。 午后时分,记者推开一扇斑驳的木门,扑面而来的尽是生活的味道。这是一个干净的院落,丝瓜的藤蔓攀到了房檐,一盆盆花草让老屋增添了生气。尽管是三伏天,台门里却很阴凉,一位大妈坐在天井里剥着毛豆,竹榻上一位大伯正在酣睡。大妈把我们让进屋,记者发现,与屋外的古旧不同,屋里的一切都装修得和高楼里的人家一样。大妈指着贴上了瓷砖的卫生间说,卫生设施是仓桥直街保护时统一建设的,“以前我们用的是马桶,每天早上6点钟,还要把马桶搬到门口去等人来清理;现在家家都用抽水马桶,干净又方便,苍蝇蚊子也少了”。“你瞧,这老房子古色古香,现在生活也变得方便了,很多外地游客可羡慕了,还在我家拍照呢!”另一位在天井里纳凉的老太太见到擅闯台门的记者,一点都没有被打搅的烦躁,反而满脸写着骄傲。 ●保护 文脉不能随意割断 几年前,老街的居民可不是像现在这样以住在仓桥直街为荣。那时候,街区的建筑危房很多,人口密度大,内河排污严重。再加上许多老房子年久失修,又缺乏卫生设施,一些“仓桥”们,尤其是年轻一辈,恨不得早点住上新楼房,过上都市人的新生活。 “绍兴的魅力何在?一定是它的水乡特色和2500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外地人到绍兴,首先要看的就是小桥、流水、青砖、黛瓦,因为这才是绍兴。台门就是绍兴人生活的象征,它的存在让绍兴人传统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得以延续。保护仓桥直街,就是不希望绍兴的历史文脉被现在的人们随意割断。”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波说。 2001年,绍兴市政府通过缜密的论证,开始了由政府、管理部门、个人共同参与和投资的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保护工程。 保护方法一:修旧如旧 仓桥直街的保护修缮工作始终围绕“十六字指导原则”来展开:重点保护、合理保留、局部改造、普遍改善。 现在的仓桥直街都以传统的绍兴木格子窗为主,以前居民擅自改造的水泥门窗已经被一律换下;沿河的阳台则恢复成披檐。但修缮工作大部分都是在“原汁原味”之下展开,修旧如旧,甚至原封不动地保持原貌。“只要是健康墙体,即使出现自然剥落现象,我们也不去管,因为这些不会影响房屋的安全性。”李波说,“可以说,仓桥直街是名副其实的历史街区。” 保护方法二:生活延续 仓桥直街历史街区的保护,不仅体现在“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上,更重要的是有了传统生活的延续。 在修缮工作开始之前,政府和仓桥直街的老百姓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对于产权房的维修费用,由政府挑大梁,产权人出资45%;而公共设施则全部由政府出资。在保护过程中,这条百年老街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善。每户增设了卫生设施,扔掉了世世代代沿用下来的马桶;电力、电信、有线电视、自来水等管线一次性埋入地下;排污管网也进行了改造,纳入了城市排污网。 在仓桥直街的“干净台门”,77岁的任伯鸿告诉记者,自1953年起,他就住到了这里,修缮工程完成之后,他和老伴又搬回仓桥直街。据浙江大学所做的调查表明,仓桥直街的居民对保护工程的满意度达到了80%。在保护修缮工程完成之后,原来的1200户居民中有858户迁了回来。 ●前景 老街迎来世界客 在保护工程中,专家们并没有计划把仓桥直街改造成商业街,也不认为仓桥直街应该像很多古城一样成为旅游景点,但仓桥直街原汁原味的风貌还是引来络绎不绝的商贸旅游,聚集了很强的人气。 尤其是在获得“文化遗产保护奖”之后,仓桥直街不断受到世人的关注。各路专家们都认为,不只是建造新的建筑才是发展,才是建设,保护其实也是发展,也是建设。 如今,历史街区保护项目得到了世界银行的支持,媒体纷至沓来,世界各国的作家纷纷前来参观访问,电视剧《冬至》、《美丽的谎言》进驻老街拍摄,国内外的游客也都慕名前来……乌篷船、黄包车、小桥流水、水乡的台门建筑,没有门票的开放式景点,当然成为了老绍兴的一景。 尽管绍兴城里可以游览的人文景观很多,但依然有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仓桥直街看一看,走一走,为的就是看看绍兴人最原生态的生活。 和旅游的兴起一样,仓桥的商贸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至今,整条街上已经有350多家商铺。绍兴人从古至今,就有在家的前院做小本生意的传统,而如今直街商铺自然是越开越多。对此,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波表示:“对于开商铺,除了台门式的建筑有限制外,非台门的建筑都可以开,但我们不主张、也不鼓励。” ●声音 一切都活起来了 萧建莉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 萧建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的专家,也是著名城市规划设计专家阮仪山的学生,与阮仪山教授一起直接参与仓桥直街的保护工作。 她认为,绍兴仓桥直街的保护思路,非常符合欧洲遗产保护方法,即以修缮为主,尊重原真性,而不是推翻重建。这是仓桥获得“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奖”的原因之一。 而保护仓桥直街,还采取了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办法:在保护修缮工作前夕,绍兴政府和当地居民就签订协议,工程结束后是否搬回来住,全由居民自愿决定。 仲向平 杭州老房子研究专家 作为老房子研究专家,仲向平对仓桥直街的保护工作很熟悉。他认为,以前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上一般都会把原来的居民腾空,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并不适合,忽视了老百姓生活场景的修旧如旧,老街变成了一条“死街”。而我们需要的却是活街,一条生活的老街,生活着的文物。绍兴仓桥直街在保护和利用上取得了一个平衡点,做得比较完美,既延续了文脉,又保住了人气。 任桂全 绍兴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员 对绍兴历史一清二楚的绍兴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员任桂全告诉记者,仓桥直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它之所以叫“仓桥”,缘于它位于绍兴府府志旁边,是仓库和驿站的所在地。 仓桥直街之所以能够获得“文化遗产保护奖”,任桂全认为:“历史名城为什么要保护,就是为了延续历史、传承文化。历史是根,文化是魂,要保住根、保住魂,都离不开人。人住在那里,就会有文化,吃的文化、住的文化、乘凉的文化,地方特有的民俗文化得到展示,所有的一切都随着人活起来了。” ●规划 让文脉在全省延续 绍兴仓桥直街只是我省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中的一个典型。记者从省建设厅了解到,目前,我省拥有杭州、绍兴、宁波、衢州和临海五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塘、乌镇两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郭洞、俞源两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金华、湖州等十二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皤滩等四十三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历史名镇、名村)。嘉善西塘和桐乡乌镇还被列入我国江南水乡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 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审查核定也在进行中。从2001年开始,省财政建立了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到目前,已向37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累计发放保护专项资金60笔,共计900万元。 专家们认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要注意风貌的完整性,历史的真实性,以及文脉的延续性。这无疑和仓桥直街的保护思路相同,文保专家们都不主张在保护街区时把居民迁移走,因为这样就没有了生活气息,而异化为人造景点。
仓桥在哪里
仓桥家日本料理是昆明仓桥家餐饮有限公司旗下知名品牌,公司成立于2012年,至今已有八年的发展历史,拥有丰富的市场...
天津南仓桥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驾车路线:全程约48.9公里
起点:北辰区融创臻园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北仓延长路行驶24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外环北路
2.沿外环北路行驶2.5公里,右后方转弯进入淮河道
3.沿淮河道行驶40米,直行进入淮河道
4.沿淮河道行驶2.2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南仓道
5.沿南仓道行驶3.2公里,过南仓桥约1.5公里后,直行进入双环路
6.沿双环路行驶670米,直行进入千里堤
7.沿千里堤行驶2.2公里,过天河桥,直行进入西横堤
8.沿西横堤行驶2.0公里,过青云桥,直行进入密云路
9.沿密云路行驶4.0公里,过雅安桥约1.5公里后,直行进入简阳路
10.沿简阳路行驶970米,在梅苑路/津沧高速/复康路/S6出口,稍向右转进入复康路立交桥
11.沿复康路立交桥行驶440米,过陈台子河北桥,右前方转弯进入复康路
12.沿复康路行驶1.7公里,过津静公路立交桥约280米后,直行进入津沧高速
13.沿津沧高速行驶70米,稍向左转进入津沧高速
14.沿津沧高速行驶100米,直行进入津沧高速
15.沿津沧高速行驶19.4公里,过前后杨桥,在静海城区出口,稍向右转进入前毕庄互通
16.沿前毕庄互通行驶96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静海北环线
17.沿静海北环线行驶2.1公里,左转进入朝阳道
18.沿朝阳道行驶1.3公里,右转进入津文线
19.沿津文线行驶1.3公里,左转进入瑞祥道
20.沿瑞祥道行驶11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农药厂
南仓北仓原来是什么地方
天津地铁4号线是贯穿中国天津市的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的骨干线,线路北起于北辰区小街,南止于东丽区新兴村,其沿线途经北辰区、红桥区、河北区、南开区、和平区、河东区、东丽区、滨海新区等8个行政区,线路全长43.18千米(其中一期南段19.4千米,设置14个车站,均为地下站)。一期工程全线共设车站32座,停车场、车辆段各1处,主变电站3处。
序号车站名
1小街站
2郎园站
3柴楼站
4双街站
5西赵庄站
6延吉道站
7北仓站
8果园南道站
9南仓站
10天穆站
11柳滩站
12白庙站
河北区
13北洋桥站
14西沽公园站
红桥区
15西于庄站
16西站站
17河北大街站
18东北角站
红桥区/南开区
19东南角站
南开区/和平区
20金街站
和平区
21和平路站
22徐州道站
23六纬路站
河东区
24成林道站
25泰昌路站
26万东路站
27沙柳南路站
东丽区
28登州南路站
29跃进北路站
30航双路站
31民航大学站
32新兴村站
仓桥镇在哪个区
1958年松江县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1998年2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松江县,设立松江区,区人民政府驻松江镇。2003年8月2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沪府[2003]79号):松江区人民政府驻地从中山中路38号迁移至园中路1号。
1997年,松江县面积605.6平方千米,人口51.1万。辖20镇:松江镇、佘山镇、张泽镇、车墩镇、华阳镇、泖港镇、泗泾镇、小昆山镇、新桥镇、茸北镇、新浜镇、叶榭镇、五厍镇、仓桥镇、天马山镇、大港镇、李塔汇镇、洞泾镇、石湖荡镇、九亭镇。县政府驻松江镇。
仓桥是哪个地方
免费景点:
1、绍兴博物馆(越王城馆)
2、鲁迅故里3、风则江廊桥4、稽山公园5、府横街古轩亭口6、府山公园7、仓桥直街8、城市广场9、咸亨酒店10、题扇桥11、八字桥12、塔山公园13、秋瑾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