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马旅行社电话号码
侯马值得游览的旅游景点挺多的,比如侯马驿桥普济洞、晋国古城、侯马市廉政文化主题公园等等。
普济洞位于侯马市上马办斗龙沟村西南,属明清建筑,原来仅存砖砌枕头窑一孔,横断面阔三间,窑洞前建廊房三间,面阔12.5米进深2.7米。现已不存。窑洞前4米处并排栽植柏树两株,作为寺庙的附属文物,这两株古柏,由于其树龄较长,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属于文物保护范畴之内。
侯马旅行社电话号码多少
侯马的旅游景点有很多:
侯马台骀庙
台骀庙位于侯马市西北约八公里的西台神村北,汾河滩地南侧的“古翠岭”上,庙宇座北向南,占地7000余平方米,其建筑形式为造型独特、布局别致的城堡状。据史书记载,台骀是黄帝的五世孙,其祖先善制弓箭,而赐姓张,他是上古时期比大禹还早的一位治水英雄,他开山凿石,疏通了汾、洮二河,兴修水利、造福百姓,深受后人的尊崇和敬仰,被誉为汾神。历代劳动人民为了纪念台骀治理汾河、造福百姓的历史功绩,在汾河沿岸修建了多处台骀庙。
侯马彭真故居
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故居位于山西省侯马市垤上村,1902年10月12日,-同志出生于垤上村西沟的两孔窑洞中,窑洞坐西向东,洞内除了土坑、锅灶和几件简陋的木制家具外,别无它物。-同志原名傅懋恭,在故居居住和生活了19个春秋,7岁时便开始帮父亲下地干活,帮母亲纺线,12岁时上过几天私塾,17岁时考入当时的曲沃县第二高小,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萌生反帝反封建爱国思想,被学生们推选。
晋国故都博物馆
晋博园位于侯马市府西路。占地面积2公顷,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共分两大部分四个展厅,展出文物455件,是一座集中展示晋国新田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第一部分即东楼一层展厅,为晋国历史展示部分,采用实物图版相结合,反映了从叔虞封唐到春秋争霸、三晋崛起的历史过程,重点介绍晋侯墓地、上马墓地、乔村墓地出土的文物及晋-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为东楼二层、西楼一层,重点介绍古都新田,共分三个专题。东楼二层为两个专题,新田古都部分,介绍古城分布、分类、发掘现场照片及出土的建筑构件。
晋国古城
侯马发现的晋国古城遗址有5座。位于牛村的一座古城称牛村古城,位于牛望村附近的一座古城称平望古城。古城遗址现被压在地下一米左右深处。平望古城遗址的东南角和牛村古城遗址的西北角叠压在一起。 牛村古城南北长1340米,东西宽1100米至1400米,城墙是分块夯筑的,南墙内有一条绕墙而行的行车道,墙外有宽6米,深4米的护城河。宫殿建筑遗迹 ,位居城中北部。殿基成正方形。
侯马晋国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侯马晋国遗址侯马晋国遗址(第一批国保)时代:东周地址:侯马市汾、浍两河交汇处遗址南临紫金山,北临汾河,面积约35平方公里。南起上马村南,北至北坞古城,西起台神村,东至凤城。在晋国遗址范围内主要发现有古城遗址、铸铜遗址、祭祀遗址、盟誓遗址、宗庙建筑遗址和墓地。古城遗址,仅残存宫殿台基,有牛村、平望、台神、马庄、呈王、北坞等六座古城。位于遗址西北部的牛村、平望、台神3座古城,规模较大,相互毗连,呈品字结构,尚存大型夯土台基。铸铜遗址位于牛村古城之南,面积约20万平方米。祭祀遗址发现有10处。
侯马隘口战略防空洞
隘口战略防空洞位于侯马市上马办事处隘口村西南2公里,南同蒲铁路从其西侧经过,防空洞紧依铁路线东侧的一个山凹内,南北两侧的断崖上共开凿7孔窑洞,总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防空洞砖券而成,宽4米、高约5米,深50米,砖券体约1米厚。建造方式当为选址后,依地形在南北断崖上修整断面后,开凿土洞,再用砖券。因远离村庄,长年处于无人管护的状态下,造成坍塌现象。自然风雨也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侵蚀,早年的人为拆除砖体,也是其造成损毁的原因之一。据村内老者介绍,此处遗址是阎锡山部队为防备侵华日军飞机轰炸运输战略物。
侯马驿桥普济洞
驿桥普济洞位于侯马市上马办斗龙沟村西南,属明清建筑,据《新修曲沃县志》第七十五卷第五条载:“普济洞,在驿桥村,明万历间建”。普济洞,原来仅存砖砌枕头窑一孔,横断面阔三间,窑洞前建廊房三间,面阔12.5米进深2.7米。现已不存。窑洞前4米处并排栽植柏树两株,作为寺庙的附属文物,这两株古柏,由于其树龄较长,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属于文物保护范畴之内。普济洞内原有清顺治二十六年/康熙十六年、四十年的《水陆画》三十余轴,现珍藏于侯马市博物馆。普济洞于1997年被侯马市佛教协会借用。对原有的三孔窑洞式建筑进
金代砖墓
金代砖墓是考古工作者于1959年在山西省侯马市西郊牛村南发掘的,当年迁移复原于市内。 金代仿木砖墓建于金卫绍王大安二年(1210年),即金章宗明昌七年(1196年),墓主为金代董明、董海。两墓均为四合院形式,南廊北厅东西厢房。墓室四壁用砖雕出墓主人的家居生活情景。装饰的花木千姿百态,间有鸟雀,生动活泼。北壁雕出的五个作戏彩俑,造型优美,颇为罕见,比如尉迟恭章鞭夺槊等刀马人物,亦英姿勃勃。砖雕在我国历史悠久,但宋金时发现很少,此砖墓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美术、雕刻、戏剧等均有重要价值。
董氏砖雕墓
在山西侯马市西北郊基建工地发现,1959年和1969年,分别迁于山西考古研究所候马工作站院内。墓主人一名董海,一名董明,先后于金明昌七年(1196年)和大安二年(1210年)埋葬。均为仿木构砖雕墓,平面皆方形。董海墓为前后两室,系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四合院形制。结构复杂,比例适当,磨砖对缝,手法严谨,墓室内壁雕刻有翎毛花卉,八仙人物,戏剧故事以及飞马、奔鹿、走狮等动物,琳琅满目,华丽似锦,具有很高的建筑与雕刻艺术价值。董明墓的北壁,砌有一座小戏台及生、末、净、旦、丑五个戏俑,生动活泼,维妙维肖.
侯马旅行社一日游价格表
1. 山西东方国际旅行社 ,2. 大同中国国际旅行社,3. 晋城市太行旅行社, 4. 山西大自然旅行社, 5. 侯马三皇旅行社,6. 山西卓根旅行社, 7. 太原海外国际旅行社, 8. 五台山天马旅行社, 9. 太原市锦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10. 山西商务国际旅行社。自己可以选择一下
侯马酒店预订
侯马华夏宾馆。 ??火车站外面100步左右价格套间是120左右一天。如果长期应该可以优惠。侯马的快捷酒店业可以在郭村口。不过有点远了。
侯马的西川稀饭王里的油饼不错在文明路上,还有韩式烤肉也不错,在轻工城边上.
侯马市旅行社电话
我建议可以去运城玩一玩。
运城的关帝庙、舜帝陵、永济的普救寺、鹳雀楼、黄河铁牛 如果觉得远。可以到临汾的尧庙、华门转一转,还可以到大槐树、苏三监狱逛一逛。不过我觉得大槐树苏三监狱实在是没有意思。当然了。洪洞的广胜寺可以转一转 如果想去自然的景观,可以去霍州的七里峪或者陶唐峪,建议七里峪,不过最好自己带车,而且是越野车。也可以去历山逛一逛。去历山好像有旅行社。可以一日或两日游。如果不怕稍微有点远的话。可以到灵石王家大院和绵山转一转。时间充裕就到平遥古城一游!侯马旅游团的电话号码
铁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27师师史简介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 8月3日,起义军南下,其主力在广东潮(州)汕(头)地区作战失利。以叶挺独立团扩编的起义军第25师奉命留守三河坝,在给进犯之敌以打击后,于10月4 日被迫退出战斗,10月7日,在饶平县境,与从潮汕撤出的起义军第3师余部200余人会合,在第9军副军长朱德、第73团政治指导员陈毅、第74团参谋长王尔琢的率领下,沿闽粤边界向北转移。10月下旬在江西大庾进行整编,将部队缩编为7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1个特务连,共800余人,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5纵队,朱德任司令,陈毅任政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11月下旬,朱德同国民党军第16军军长范石生达成协议,将第5纵队编为第16军第47师第 140团。12月,脱离第16军,转向湘南。
同年9月11日,毛泽东率领由卢德铭任团长的原武昌警卫团和平浏工农义勇队等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共5000余人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率部沿罗霄山脉中段转移。在永新三湾进行改编,将1个师缩编为1个团(共700余人),下辖第1、第3营,共6个连,此外还有特务连和卫生队。10月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智取宜章县城,部队改称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发动和支援湘南各县农民起义。4月中旬,率第1师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江西省宁冈县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下辖第10、第11、第 12师,共1万余人。同时,组成中共第4军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4月下旬,在拿山整编,撤销第12师,所部编为第10师第30团和第11师第33团。5 月20日至21日,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召开,选举产生了湘赣边界特委,毛泽东任书记,统一领导工农革命军第4军和边界各县党的组织。工农革命军第4军军委书记,由陈毅接任。因井冈山给养困难,枪支不足,5月下旬,由湘南起义农军编成的第30、第33团返回湘南,第10、第11师撤销,由军直辖第28团(南昌起义余部编成)、第29团(宜章农军编成)、第31团(秋收起义部队编成)、第32团(由王佐、袁文才部编成)。全军6000余人。 6月,按中共中央指示,工农革命军第4军改称红军第4军。
1928年11月初,湖南、江西两省国民党军策划以6个旅约3万人的兵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红4军前委决定采取“攻势的防御”战略,以红4军主力出击赣南,先求打破敌之经济封锁,解决经济困难问题;以彭德怀、滕代远分别担任红4军副军长和副党代表,率红5军主力(编为红4军第30团)与第32团留守井冈山,实行内外线配合作战。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4军军部和第28、第31团及特务营共3600人,离开井冈山根据地,挺进赣南。
3月中旬,红4军主力在长汀进行整编,第 28团大部编为第1纵队,第28团一部与特务营合编为第2纵队,第31团编为第3纵队。同时,军建立政治部,毛泽东兼政治部主任。全军共3000余人。4 月1日,红4军主力由长汀进抵瑞金,同由井冈山突围出来的第30团会合。第30团改编为红4军第5纵队。
3月,蒋桂军阀战争爆发,浙赣闽三省出现了有利于革命发展的形势。红4军前委决定,红4军第5纵队由彭德怀率领返回井冈山地区(后编入红5军),协同留在当地的红军恢复和发展井冈山根据地;由毛泽东、朱德率红4军主力在赣南、闽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在更大范围的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4~6月,红4军创建了赣南、闽西根据地。6月,闽西部分地方武装组成红4军第4纵队。此时,红4军发展到6000余人。
1930年2月下旬,红4军在赣南取得水南战斗胜利。此后,分兵活动于赣南地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6月,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的决定,红4军在长汀与赣西红军第6军(不久,改称红3军)、闽西红军第12军合编为红军第1军团(开始时称第1路军),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委。红4军部队作了局部调整,第3纵队调出,编为红12军第1、第2纵队(后改称红12军第34、第35师);将原闽西红12军第2、第3纵队调归红4军,编为新的第3纵队。红4军第4纵队与红12军第1纵队和闽西苏区部分地方武装合编为第21军。整编后的红4军,林彪任军长,彭清泉任政委(未到职,由罗荣桓代理),曾士峨任参谋长,彭祜任政治部主任。6月23日,红4军从长汀北上,经江西樟树镇、万寿宫、安义、奉新,转师湖南省。8月,罗荣桓任军政委。8月20日参加文家市战斗。8月23日红军第1军团和第3军团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和市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4军随红1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9月中旬,参加第二次进攻长沙,未果,后回师江西省。10月7日,红 4军在吉安进行整编,将原辖第1、第2、第3纵队依次改为第10师(辖第28、第29、第30团)、第11师(辖第31、第32、第33团)、第12师(辖第34、第35、第36团)。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红4军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敌前线总指挥兼第18师师长张辉瓒被红4军第10师在搜山中活捉。在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红4军伤亡较大,将第11、第12师合编为第11师;红12军第34、第35师又分散编入红4军,编成新的第12师。连同在此之前增编的红4军第13师(由原红22军缩编的第64师编成,粟裕任师长),红4军下辖4个师,全军共8436 人。
1931年11月25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及所兼红1军团总指挥部撤销,红4军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和指挥,称中央红军第4军。
1932年3月,中革军委决定重新编组第1、第3、第5军团。红4军归回红1军团建制,该军原辖第13师调出,编入红15军,改称第45师。红4军由王良任军长,罗荣桓任政委(后为罗瑞卿),聂鹤亭任参谋长,李卓然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0、第11、第12师。
1932年12月,红一方面军进行较大规模的整编,红4军军部和第12师撤销(红4军的名义保存),第10、第11师由军团直辖。
1933年6月,红1军团在江西永丰藤田整编,改小师小团为大师大团,以原红4军第10、第11师与红22军第64师合编为红1军团第2师,师长徐彦刚,政委胡阿林,参谋长熊伯涛,政治部主任蔡书彬。下辖第4团(原第10师)、第5团(原第11师)、第6团(原第64师)。据8月份统计,全师共4902人。
在持续1年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红 2师参加了云盖山、大雄关防御战,坪寨反击战,三甲嶂阵地防御战,风翔峰阵地防御战,广昌保卫战和温坊反击战等。红2师奉命东挡西突,付出了重大代价。在上述战斗中,打得比较好的是温坊战斗,毙伤敌2000余人,俘敌2400余人,是第五次反“围剿”中惟一的一次较大的歼灭战。
红2师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为中央红军的前卫师之一,全师4922人,在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参谋长李棠萼、政治部主任符竹庭的率领下,于10月 16日夜由江西于都出发,踏上长征之途。11月27日,红2师率先渡过湘江,控制了界首至脚山铺渡河点,顽强抗击全州方向之敌4个师的猛烈轮番进攻,血战数日,付出重大代价,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和全军部队渡过湘江。
1935年1月3日,红2师由中革军委直接指挥,以第4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为前卫,在江界河渡口强渡乌江,保障了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红军主力胜利渡过乌江。毛振华等22名英雄荣获中革军委的奖励。接着,又在总参谋长刘伯承的指挥下,以第6团(团长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为前锋,于1月7日2时进占遵义城。全师奉命继续北进,攻占娄山关、桐梓、新站、松坎。全师集结松坎,担任四川方向警戒,以保障遵义会议的召开。1935年1月 15日至17日,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党和红军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后,中央红军进行整编,撤销红15师(即少共国际师),其所辖第44、第45团编入红2师。
从1月下旬开始,红2师同其他红军部队一起,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在川黔滇边界地区实施高度灵活的运动战。其间,进行了遵义战役,击溃和歼灭敌人2个师又 8个团,俘敌约3000人,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3月底,南渡乌江,佯攻息烽,威逼贵阳,虚指昆明,于5月9日渡过金沙江,摆脱了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在四川省会理地区稍作休整后,继续北进,通过彝族区。5月24日晚,红1师第1团占领安顺,25日先头部队渡过大渡河。在尾追之国民党军日益迫近的情况下,为了使红军主力迅速渡过大渡河,红2师奉命沿右岸北上,夺取了泸定桥。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天险大渡河,取得长征中又一次重大胜利。
红2师夺取泸定桥后,继续北进。指战员们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此时,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一部前出达维。6月12日,师长陈光率前卫红4团在北进达维途中同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7月21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9军团依次改为第1、第3、第5、第32军。各军番号不变。为促进两军的团结和部队建设,红四方面军根据红军总部的决定,抽调3个建制团支援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抽调一批干部到红四方面军各军任职。红四方面军第33军第98师第294团1000余人编入红2师第4团,为该团的第2营。 7月30日,红2师政委刘亚楼改任第1师师长,萧华任政委。
8月3日,红军总部确定红军分左右两路军经草地北进。红2师为右路军,红4团为先头团。8月19日,红4团由毛尔盖出发,红2师主力随后跟进。全师指战员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于8月26日到达班佑,集结该地休整。其间,第6团建制撤销,人员编入第4、第5团。
左路军到达阿坝后,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的北上方针,并阴谋危害党中央。中央采取果断措施,率右路军中红1、红3军和军委纵队迅速脱离险境,先行北上。9月17日,担任前卫任务的红2师,以第4团攻占岷州要隘腊子口,突破了北上甘南的最后一道险关。18日,红2师占领哈达铺。红一方面军正式宣布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下辖3个纵队,红2 师师部撤销,以所属部队编为第1纵队第4、第5大队。10月7日,翻越六盘山。10月19日,在毛泽东等率领下到达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镇)。
在长达1年、长驱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红2师参加重要战役战斗70余次(不包括连、排以下单独进行的小战斗),经常担负前卫任务,斩关夺隘,抢险飞渡,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5年11月初,陕甘支队南进甘泉下寺湾与红15军团胜利会师。3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同日,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下辖第1、第15军团。同时恢复红1军团第2师建制,刘亚楼任师长,萧华任政委,李天佑任副师长,钟学高任参谋长,邓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4、第5、第2团。此时,红2师又恢复为3个团,全师1382人。
11月21~26日,红2师参加直罗战役,担任由北向南主要攻击任务,同红15军团及红4师等部密切配合,全歼敌第109师和第106师1个团。在这次作战中,红4团代政委黄苏(,曾任红8军团政委、红1师政委)牺牲。
1936年2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发起东征战役。2月20日晚,红2师以红5团为先头,由绥德沟口强渡黄河,占领山西境内之三交镇、留誉镇。26日,参加关上村战斗,全歼阎锡山独2旅第4团和1个炮兵连。继在兑九峪反击阎锡山14个团的进攻后,沿同蒲路和汾河流域南进,占领侯马、襄陵,发动群众,扩大部队。5月5 日结束东征,回师陕北。
5月28日,红2师在师长杨得志、政委萧华的率领下参加西征战役,为左纵队前卫。6月1日围攻曲子镇,全歼守敌第35师马鸿宾部第105旅的200余人。7月17日,在七营地区击溃国民党东北军骑兵军长何柱国指挥的骑兵第6师的进攻。
1936年9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相继由岷县、漳县等地向通渭、庄浪、会宁前进。为接应红四方面军北进,9月28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等,要求“第二师立即南下,取直径越隆静大道,相机夺取庄浪、秦安、天水,然后在大道、渭水之间向华亭、陇县广大地区纵横游击,成为三个方面军之中间的战略支队”。9月30日,红2师(欠第5团)附第13团和骑兵第2团主力,经硝河城南进,同先期占领界石铺等地的特别支队靠拢。10月6日,红2师第4团和红1师主力及骑兵第2团协同红15军团第73师进攻被邓宝珊部袭占的会宁城,当晚再占会宁。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4军于7日到达会宁。红4军接替会宁警戒任务后,红2师第4团东返界石铺及其附近地区。10月9日,红军总部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会宁,同红一方面军部队会师。
红二方面军于10月4日由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区开始北移,向红一方面军靠拢,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红2师会师。
11月21日~22日,红2师参加山城堡战役。至全面爆发时,全师尚有1552人。
1937年“七七”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2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杨得志任团长,陈正湘、萧文久任副团长,彭明治任参谋长,邓华任政训处主任。红2师原辖的第4、第5、第2团依次改为第1、第2、第3营。
9月22日,日军第5师第21旅一部从灵丘向平型关方向进犯。八路军第115师奉命侧击该敌。9月25日,第685团会同第686、第687团利用平型关东北辛庄至小寨村公路两侧高地的有利地形设伏,歼灭日军1000余人,取得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日军的第一个大胜利。
11月初,为配合国民党军保卫太原,第 685团与第686团和第129师一部在晋东广阳镇地区又伏歼日军1000余人,牵制了日军进攻太原的行动。12月,第685团第2营和第1营4连,由2 营营长曾国华率领进至阜平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该营于1938年2月扩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5支队,7月上旬由冀南挺进冀鲁边的乐陵、宁津地区,9月编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解放战争时期,编为第二野战军第16军第46师第136团)。团长杨得志率第685团主力在洪洞以北赵城地区发动群众,补充部队,另组建新2营。
1938年2月,第685团随第115师师部进至晋西吕梁山脉隰县、午城地区,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寻机歼敌。3月14日至18日,第685团会同第686团在蒲县至大宁间公路沿线的井沟、午城地区,多次袭击、伏击日军,收复午城,切断了蒲县至大宁的交通线,对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6月,杨得志调第344旅任代旅长,彭明治接任第685团团长。
9月中旬,第685团和第686团在汾(阳)、离(石)公路之薛公岭、油房坪、王家池等地伏击日军,连战皆捷,挫败了日军西犯黄河河防、威胁陕甘宁边区的企图。
193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派第685团进入山东。10月,第685团由晋西至晋东南屯留县集结待命,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原团长彭明治任支队长,团政委吴文玉任政委,副团长梁兴初任副支队长,田维扬任参谋长,王凤鸣任政治部主任,原辖第1、第2、第3营依次改为第1、第2、第3大队。苏鲁豫支队受第 18集团军总部直接指挥。10日,苏鲁豫支队由屯留地区出发,于12月27日到达微山湖西之丰县。
1939年1月,根据第18集团军总部的命令,将地方党建立的陇海路北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8个大队编为苏鲁豫支队第4大队。2月,争取盘踞沛县郝寨一带的伪军藉兴科部2000余人反正,编为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至此,陇海路北部丰、沛、砀三县连成一片。3月,第3大队插入豫东,一举攻克虞城。
1939年4月初,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除留新发展之游击大队坚持路北外,主力南跨陇海铁路,开辟萧、宿边抗日根据地。5月13日,在陇海路南活动的义勇队第2总队2000余人改编为苏鲁豫支队游击第7大队。
1939年5月,苏鲁豫支队主力进至津浦路东的张山集、椿树房、冯山、柏山一带活动,一部伸到宿迁北部的骆马湖、渔沟、双沟一带。徐州、宿县、灵壁的日伪军受到震惊,6月1日,日军从徐州等地出动1700余人,分为7路,附汽车50余辆,炮20余门,坦克4辆,合击苏鲁豫支队于津浦路东之张山集一带。苏鲁豫支队经1日激战,歼敌300余名。战后,苏鲁豫支队主力转移至津浦路西之鲜沟一带山地。6月4日晨6时,又遭敌步骑炮兵2000余人的合击。苏鲁豫支队与敌激战至次日,毙伤日军3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1939年6月,苏鲁豫支队各部相继转移到津浦路西僖山(河南永城属)、黄里(江苏萧县属)一带休整,对所属部队进行整编,支队扩编为旅的形式,大队扩编为团的形式。整编后,支队下辖第1、第4、第7大队(后改称第3大队),共8869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指示,苏鲁豫支队重新研究了向徐州东南地区出动的路线和时机。鉴于支队整体运动目标较大,易被敌人发觉,确定第4大队回师陇海路北,在湖西地区坚持斗争;第1大队随中共苏皖边省委书记张爱萍跨越津浦铁路,进入灵壁、泗县一带活动;支队主力留在津浦路西、陇海路南的苏皖边地区,消灭边境地带各据点的伪军和维持会,打开豫皖边的局面,以沟通与新四军彭雪枫支队的联系。
6月下旬,苏鲁豫支队第1大队在大队长胡炳云、政委王东保的率领下,绕道宿县以南,跨越津浦铁路,进入皖东北之灵壁、泗县地区,接连取得魏洼、冯庙、大柏圩三次战斗胜利,给当地的日伪军以极大的震慑,开创了皖东北抗日斗争新局面,为八路军南下建立了前进阵地。该大队也由不足2000人,发展到3500余人。
坚持湖西斗争的苏鲁豫支队第4大队,于 1939年12月由支队副支队长兼第4大队大队长梁兴初率领,从湖西横跨南阳湖,越过津浦路,进至郯城、马头一带活动,后归第115师直接指挥(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为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支队警卫营(欠1连)、苏鲁豫边区区党委警卫营和鱼台地方武装湖西大队合编为湖西大队。支队仍辖3个大队,每个大队全部扩编为3个营,每营4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全支队9000余人。
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在华中频繁调动军队,准备大举进攻新四军。 3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援助新四军创立皖东、淮北、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八路军总部决定由黄克诚率第344旅,彭明治、朱涤新率苏鲁豫支队南下增援新四军。
6月,彭明治、朱涤新率第3大队、湖西大队从苏鲁豫边境单县、丰县之间的朱集出发,于7月中旬进入皖东北泗县地区,与活动于该地区的本支队第1大队胡炳云部会合。随后,继续东进,7月中旬进入淮海地区,建立沭阳、涟水、淮阴、灌云等县的抗日政权和淮海专署。
8月20日,中共中原局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决定把淮河以北、津浦路以东所有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成立八路军第5纵队,由黄克诚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1、第2、第3支队。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编为第1支队,支队司令员彭明治,政委朱涤新,下辖第1团(原第1大队)、第2团(原第3大队)、第3团(原湖西大队)。全支队9000余人。
在苏鲁豫支队东进淮海的同时,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一部渡过长江北上,于7月29日进驻黄桥。国民党军顽固派韩德勤自恃兵多势众,妄图将陈、粟部队一举歼灭。10月2日,向黄桥地区大举进攻,陈毅急电黄克诚率部增援。中共中央的方针是:“韩不攻陈(毅),黄(克诚)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并指出解决苏北问题主要依靠陈、粟部队和南下八路军的密切战略配合。10月4日,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和第2支队第687团在黄克诚司令员的率领下,由淮海区出发兼程南下,从顽军北线展开攻击。第1支队分为左右两路南进:彭明治、朱涤新率支队部、第2、第3团为左路,在涟水以北渡过盐河封锁线,10月10日攻占盐城、伍佑。第1团为右路,在该团团长胡炳云、政委田维扬率领下,在涟水以南渡过盐河,向旧黄河防线的顽保第10旅攻击,歼其1500余人。尔后日夜兼程沿益林、东沟、建阳、湖垛、秦南仑、大冈、大邹庄南下。黄克诚率第2支队也进到苏家咀、凤谷村。八路军第5纵队主力奋力南进,突破顽军盐河、旧黄河防线,切断韩顽之归路,动摇其侧背,威胁其大本营兴化,在战略上对顽军造成南北夹击之势。10月6日黄桥战役结束,歼国民党军顽固派韩德勤部1.1万余人。
10月10日,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第1团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第2纵队先头部队,在盐城、东台间的刘庄白驹镇狮子口胜利会师,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打通华北、华中战略联系的任务。
10月15日,陈毅抵冈门慰问南下的第5纵队第1支队指战员。陈毅于1930年2月调离红4军,这次“与八路军南下部队会师,同志中有10年不见者”。战友相见,分外亲热,陈毅即兴赋诗:“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10月,八路军第115师将所属部队整编为6个教导旅。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中央军委规定,该旅建制上属八路军第115师,指挥上属黄克诚)。11月29日,参加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组织的曹甸战役,苦战18天,歼韩德勤部8000余人。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编入新四军,改称新四军第3师第7旅,旅长彭明治,政委朱涤新,副旅长田维扬,参谋长黄炜华,政治部主任郭成柱。原辖第1、第2、第3团依次改为第19、第20、第21团。全旅7966人。担任新四军军部的机动作战任务,转战于苏北、淮北、淮南地区。
7~8月,第7旅与第8旅和第1师等部协同,粉碎了日伪军1.7万余人对以盐城为中心的大“扫荡”,歼日伪军一部,保卫了军部的安全。10月,第7旅第19团参加由陈毅代军长亲自指挥的程道口战役,率先突破顽军的深沟高垒,攻克程道口。
1943年3月17日,第7旅参加淮北山子头战役,会同第4师第9、第11旅,第2师第5旅,经1夜激战,全歼侵入淮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金锁镇、界头集、山子头一带国民党军韩德勤部1000余人。
3月16日,在江苏省北部淮海区进行“扫荡”的日伪军1000余人,分11路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第7旅第19团一部,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奋勇阻击各路敌人。18日晨,第19团第4连于刘老庄陷入重围。该连指战员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指挥下,激战竟日,在毙敌170余名后,参战的82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
1944年春,第7旅参加华中局部反攻作战。8月,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部署,决定第4师主力西进恢复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第7旅奉命调赴淮北,配合新四军第4师西进作战,奋战4个月,打垮国民党顽军段海洲、王毓文等部,基本恢复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第7旅由淮南回师苏北。9月下旬参加淮安战役,与第8旅并肩攻克淮安城歼守军5000余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蓄谋发动全面内战。新四军第3师第7旅由苏北进军东北,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序列。参加秀水河子战斗,全歼国民党军第13军1个团另1个营。这是我军进入东北后打的第一个歼灭战。3月下旬至5月中旬,参加四平保卫战。战后,撤至哈尔滨以南阿城地区休整。1946年10月,第7旅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第16师,原辖的第19、第20、第21团依次改为第46、第47、第48团。 1947年1~3月,第16师参加三下江南作战,寻歼当面分散孤立之敌,配合南满部队四保临江作战。1947年5月至1948年3月,参加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作战。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参加辽沈战役,堵截廖耀湘兵团10万人马逃回沈阳的退路,打得英勇壮烈,全师伤亡1473人,其中干部139人,有9个连队打得每连只剩6、7人至10余人,仍顽强守住了阵地。
东北全境解放后,第16师在辽宁黑山地区进行整编,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7师,原辖第46、第47、第48团依次改为第379、第380、第381团。全师增至1.3万人,武器也由日式装备改为美式装备。11月下旬,第127师奉命提前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后,奉命提前南下,于1949年4月初进至湖北黄安地区,钳制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四野主力南下后,该师于5月15日渡过长江,向华南地区进军,追歼白崇禧、余汉谋集团,相继参加湘赣、广东、广西战役和海南岛渡海登陆作战。
解放战争中,第127师历经重要战役战斗数十次,歼敌4.4万余人。
侯马旅行社电话号码查询
候马市十大旅游景点推荐排名介绍如下:
1.侯马彭真故居 ,A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西台神台骀庙。
3.晋国古都博物馆。
4.晋国古城。
5.侯马晋国遗址。
6.侯马隘口战略防空洞。
7.侯马驿桥防空洞。
8.董氏砖雕墓。
9.金代砖墓。
10.南堡通济桥。
侯马附近旅游
侯马的旅游景点有很多: 侯马台骀庙 台骀庙位于侯马市西北约八公里的西台神村北,汾河滩地南侧的“古翠岭”上,庙宇座北向南,占地7000余平方米,其建筑形式为造型独特、布局别致的城堡状。据史书记载,台骀是黄帝的五世孙,其祖先善制弓箭,而赐姓张,他是上古时期比大禹还早的一位治水英雄,他开山凿石,疏通了汾、洮二河,兴修水利、造福百姓,深受后人的尊崇和敬仰,被誉为汾神。历代劳动人民为了纪念台骀治理汾河、造福百姓的历史功绩,在汾河沿岸修建了多处台骀庙。 侯马彭真故居 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故居位于山西省侯马市垤上村,1902年10月12日,-同志出生于垤上村西沟的两孔窑洞中,窑洞坐西向东,洞内除了土坑、锅灶和几件简陋的木制家具外,别无它物。-同志原名傅懋恭,在故居居住和生活了19个春秋,7岁时便开始帮父亲下地干活,帮母亲纺线,12岁时上过几天私塾,17岁时考入当时的曲沃县第二高小,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萌生反帝反封建爱国思想,被学生们推选。 晋国故都博物馆 晋博园位于侯马市府西路。占地面积2公顷,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共分两大部分四个展厅,展出文物455件,是一座集中展示晋国新田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第一部分即东楼一层展厅,为晋国历史展示部分,采用实物图版相结合,反映了从叔虞封唐到春秋争霸、三晋崛起的历史过程,重点介绍晋侯墓地、上马墓地、乔村墓地出土的文物及晋-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为东楼二层、西楼一层,重点介绍古都新田,共分三个专题。东楼二层为两个专题,新田古都部分,介绍古城分布、分类、发掘现场照片及出土的建筑构件。 晋国古城 ???侯马发现的晋国古城遗址有5座。位于牛村的一座古城称牛村古城,位于牛望村附近的一座古城称平望古城。古城遗址现被压在地下一米左右深处。平望古城遗址的东南角和牛村古城遗址的西北角叠压在一起。 ???牛村古城南北长1340米,东西宽1100米至1400米,城墙是分块夯筑的,南墙内有一条绕墙而行的行车道,墙外有宽6米,深4米的护城河。宫殿建筑遗迹 ,位居城中北部。殿基成正方形。 侯马晋国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侯马晋国遗址侯马晋国遗址(第一批国保)时代:东周地址:侯马市汾、浍两河交汇处遗址南临紫金山,北临汾河,面积约35平方公里。南起上马村南,北至北坞古城,西起台神村,东至凤城。在晋国遗址范围内主要发现有古城遗址、铸铜遗址、祭祀遗址、盟誓遗址、宗庙建筑遗址和墓地。古城遗址,仅残存宫殿台基,有牛村、平望、台神、马庄、呈王、北坞等六座古城。位于遗址西北部的牛村、平望、台神3座古城,规模较大,相互毗连,呈品字结构,尚存大型夯土台基。铸铜遗址位于牛村古城之南,面积约20万平方米。祭祀遗址发现有10处。 侯马隘口战略防空洞 隘口战略防空洞位于侯马市上马办事处隘口村西南2公里,南同蒲铁路从其西侧经过,防空洞紧依铁路线东侧的一个山凹内,南北两侧的断崖上共开凿7孔窑洞,总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防空洞砖券而成,宽4米、高约5米,深50米,砖券体约1米厚。建造方式当为选址后,依地形在南北断崖上修整断面后,开凿土洞,再用砖券。因远离村庄,长年处于无人管护的状态下,造成坍塌现象。自然风雨也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侵蚀,早年的人为拆除砖体,也是其造成损毁的原因之一。据村内老者介绍,此处遗址是阎锡山部队为防备侵华日军飞机轰炸运输战略物。 侯马驿桥普济洞 驿桥普济洞位于侯马市上马办斗龙沟村西南,属明清建筑,据《新修曲沃县志》第七十五卷第五条载:“普济洞,在驿桥村,明万历间建”。普济洞,原来仅存砖砌枕头窑一孔,横断面阔三间,窑洞前建廊房三间,面阔12.5米进深2.7米。现已不存。窑洞前4米处并排栽植柏树两株,作为寺庙的附属文物,这两株古柏,由于其树龄较长,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属于文物保护范畴之内。普济洞内原有清顺治二十六年/康熙十六年、四十年的《水陆画》三十余轴,现珍藏于侯马市博物馆。普济洞于1997年被侯马市佛教协会借用。对原有的三孔窑洞式建筑进 金代砖墓 金代砖墓是考古工作者于1959年在山西省侯马市西郊牛村南发掘的,当年迁移复原于市内。 金代仿木砖墓建于金卫绍王大安二年(1210年),即金章宗明昌七年(1196年),墓主为金代董明、董海。两墓均为四合院形式,南廊北厅东西厢房。墓室四壁用砖雕出墓主人的家居生活情景。装饰的花木千姿百态,间有鸟雀,生动活泼。北壁雕出的五个作戏彩俑,造型优美,颇为罕见,比如尉迟恭章鞭夺槊等刀马人物,亦英姿勃勃。砖雕在我国历史悠久,但宋金时发现很少,此砖墓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美术、雕刻、戏剧等均有重要价值。 董氏砖雕墓 在山西侯马市西北郊基建工地发现,1959年和1969年,分别迁于山西考古研究所候马工作站院内。墓主人一名董海,一名董明,先后于金明昌七年(1196年)和大安二年(1210年)埋葬。均为仿木构砖雕墓,平面皆方形。董海墓为前后两室,系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四合院形制。结构复杂,比例适当,磨砖对缝,手法严谨,墓室内壁雕刻有翎毛花卉,八仙人物,戏剧故事以及飞马、奔鹿、走狮等动物,琳琅满目,华丽似锦,具有很高的建筑与雕刻艺术价值。董明墓的北壁,砌有一座小戏台及生、末、净、旦、丑五个戏俑,生动活泼,维妙维肖. 望楼主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