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养泰山奶奶
“梨”表示“离”,不吉利,所以某些地方不上供,但不是很严格。萊垍頭條
桃子,自古就是辟邪之物,比如古代没有出现门神以前,人们用两块桃木板放在门上辟邪。另外,道士捉鬼都用桃木剑。所以,桃子是能够驱阴鬼的。一般来说,我们供的所谓神仙大多是祖宗,也就是“鬼”,他们特别怕桃子。所以,绝对不能用桃子供祖先,以及“土地”“灶王”“城隍”等这些阴神。当然,正牌神仙是不在乎这些的,像佛祖、道祖等正牌神仙,根本就不在乎。萊垍頭條
那么,桃子为什么能够驱鬼呢?萊垍頭條
这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生殖崇拜。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人们寿命短,所以对生育就非常重视,比如,上古时代居然很崇拜蟾蜍,也就是癞蛤蟆,就是因为蛤蟆能生,至今人们还称月亮为“玉蟾”。还有什么三个脚的“招财蟾”。同样,对桃子的重视也来自于上古生殖崇拜。頭條萊垍
桃子因为它先天的形象比较酷似女性外阴(如果你是成年人自己想,如果你未成年就假装没看见,哈),所以不仅仅很幸运地被应用在生殖崇拜上,熟透的桃子还与红色(往往代表女性经血——比如萨满教、吸血鬼的传说等等)一起被搬上了生命崇拜的神坛,变成对生命的崇拜。垍頭條萊
再后来,这一标志性的生命符号自然而然的被崇尚阴柔胜刚强,且又追求长生的道教继承过来。萊垍頭條
就这样,桃子这一生殖或者说生命崇拜的符号就被渗透进了中华民俗的方方面面,比如象征长寿的寿桃之类的!條萊垍頭
但是这还不算完,因为桃子本来象征女阴,而道教又有朴素辩证法,说什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自然这个生命的初始之地就被赋予了所谓“阴极阳返”的含义!萊垍頭條
结果更不得了,不但长寿要用它,因为阳气能驱阴,抓鬼避邪也就都跟它扯上关系了,比如过年门口的桃符,道士驱鬼的桃木剑……,一切阴神对它退避三舍。 萊垍頭條
供养泰山奶奶的禁忌
可以的,没时间供奉就送到庙里,最好是道观
供养泰山奶奶用几柱香
泰山奶奶应该属于民俗类的信仰,不属于佛法中的佛像供奉,参照寺院供奉的方法,曾有过这样民俗和佛像供奉在一个寺院的。但是供奉的时候不在一个殿内。所以我建议不要供奉在一起,如果在一个房间供奉不要供奉在一个供桌上。佛像要比泰山奶奶高些。垍頭條萊
供养泰山奶奶的香炉炸炉了
香炉峰峰前有直径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与主峰间隔2米,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寺名,素有 佳县 八景之一“香炉晚照”之美誉。萊垍頭條
供泰山老奶奶
先开光 ?放心经 ?念诵经文加持 ?初一 十五 烧香 摆供 ?一般水果都行 ?梨不行 萊垍頭條
烧香看24香谱萊垍頭條
香灰不能随意扔掉的!要破财的!弄个大的容器留着,如果多了可以找个隐蔽的萊垍頭條
地方埋了最好!先要和佛说一声后念诵佛号 或观音心咒再处理萊垍頭條
供养泰山奶奶可以用鱼和鸡吗
觉得有缘就可以请家供奉供奉在东间进门45度角财位上。 頭條萊垍
供奉泰山奶奶
是一个人人敬仰的神仙只是在民间,泰山老母这个叫法也有人是这样称呼的,泰山奶奶也是,也是在道教称呼的碧霞元君,都是一位尊神,在泰山上有碧霞祠,供奉着她老人家,在别处也有泰山老母的行宫。传说泰山上碧霞元君,三月三这天,很多人都怀着虔诚的心去给泰山奶奶烧香还愿,祈求平安多福萊垍頭條
家里供泰山奶奶
可以如果是水陆画像,可以挂在比较干净的墙面,简单设一个香案(信士平常人的供神之桌不叫坛),平时进香拜礼。萊垍頭條
如果是造像,也是一样的安置,但要坐在空旷,远离厕所卧室的位置。萊垍頭條
供养泰山奶奶用沉香
清朝入关后,对明朝制度和做法进行了借鉴和吸收。明朝时期,皇帝不再封禅泰山,而是派官员前去泰山举行祭祀仪式。清朝也沿用了这个办法。頭條萊垍
顺治皇帝虽然没有亲临泰山,但是多次派官员前去祭祀。雍正皇帝太“懒”了,他连北京城都不愿出,因此也没去泰山。不过,他为泰山办了两件大事。一是从国库拨款,对泰山道路与庙宇进行大规模修葺。二是免除了老百姓进山所需缴的香税银两,使百姓可以随意进山祷祀。萊垍頭條
在顺治皇帝之后,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不但派遣了官员到泰山祭祀,还亲自登临泰山。萊垍頭條
根据记载,康熙皇帝曾经7次派遣官员到泰山祭祀,2次亲临。1648年,康熙皇帝第一次登临泰山,欣然将登山经历写进《南巡笔记》:萊垍頭條
“十一日至泰山,石经棱嶒,缓步登陟四十里。御帐崖瀑水悬流,五大夫古松犹在岩畔……入南天门,扪秦时无字碑,至孔子小天下处,真可收罗宇宙,畅豁襟怀。题‘普照乾坤’、‘云峰’诸字。宿泰山巅,月色清朗,赋诗遣兴。来日登日观峰,看扶桑日出。下山祀于岳庙。岳为五方之长,故躬祀之,为苍生祈福……”條萊垍頭
按照这段记录,康熙皇帝来到泰山后,心情很是不错,又是题字,又是写诗。当晚就在泰山山顶留宿。第二天早晨,到峰顶观看日出。萊垍頭條
乾隆皇帝比康熙皇帝更喜欢泰山。从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陪皇太后第一次登临泰山,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最后一次巡幸山东并登上泰山,前后共11次来泰安,抵达泰安,其中有6次成功登顶,体验了一把“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和喜悦,还创造了一项纪录——他是历朝历代祭祀次数最多、到达山顶最多的皇帝。萊垍頭條
在泰山,乾隆皇帝很忙。忙着给我们留下纪念品。据记载,乾隆皇帝6次登临泰山,一共留下咏诵泰山的诗篇170余首,御笔碑碣130多块。頭條萊垍
乾隆皇帝到达泰山,当然不是打空手,而是带了大量祭祀器物。萊垍頭條
据《岱览·颁赐》、《泰山志·盛典记》记载,自乾隆七年(1742年)至乾隆六十年(1798年),包括皇太后在内,朝廷共御赐岱庙祭器30余次,物品有“锦袍、黄袍、龙袍、带、七珍八宝、海炉、满达尊、卣、瓶、鼎、壶、碗、香盒、烛台、磁轮、珠幡、竹如意之属……”,总数达300余件之多。这些祭器珍贵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如被誉为“泰山三宝”的温凉玉圭、沉香狮子、黄釉青花葫芦瓶,如今还保存在泰山。萊垍頭條
我们知道,乾隆皇帝是一个好大喜功之人,最注重繁文缛节,而且喜欢将自己与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等前朝皇帝相提并论。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不封禅泰山呢?萊垍頭條
事实上,乾隆皇帝多次提及封禅这件事。只不过,在乾隆皇帝眼里,封禅是负面典型,提及封禅时总是一脸不屑。乾隆皇帝在一首名为《登封台》的诗中写道:“登封降禅古来传,总属夸为可鄙旃。造极至今凡六次,无他只谢愧心虔。”萊垍頭條
在乾隆皇帝看来,封禅泰山虽然自古以来就有了,但总是不免浮夸虚伪。他6次登上泰山极顶只是怀着一颗敬天的心,而不是想自我吹嘘,大做文章。萊垍頭條
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能够有这样的见识,也算不错了。萊垍頭條